8月吸金76.7亿港元 中海地产放缓销售或转战土地市场

   2013-09-11 观点地产3150

  虽然8月初母公司宣布了资产注入计划,但中海地产该月的业绩却并没有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9月10日,中海地产公布8月份销售情况,8月共实现合约销售额76.7亿港元,实现合约销售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含中海宏洋合约销售额15.8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15.7万平方米)。

  76.7亿港元的单月销售不仅环比7月下降近三成,也是中海地产今年以来的单月新低,此前其月均销售均过百元港元。

  销售981亿港元

  尽管创下今年单月新低,但中海地产截至8月的整体销售业绩还是一如既往稳定。

  1至8月份,中海已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981.4亿港元,同比增长17.84%;累计合约销售面积64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4%(其中含中海宏洋合约销售额111.3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103.5万平方米)。

  另外,截至8月底,中海累计认购未签约额56亿港元及认购未签约面积41.8万平方米,以此计算,中海前8月加权合约销售额已达上调后全年目标(1200亿港元)的86.45%,在还有4个月的销售基础上,全年目标在望。

  在相关分析师看来,中海8月销售放缓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在即将达到上调后的全年目标之际,以稳健著称的中海并不太愿意大幅超额完成。

  “接下来,中海可能重点关注的将是土地市场,因为在实现快速销售之后,中海急需补充土地储备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上述分析师称。

  事实上,中海地产在2012年底就曾放缓销售,转而专注土地市场。

  2012年8月,中海地产实现房地产销售额80.2亿港元,而截至当时其2012年的整体销售额已至832.8亿港元,达到经过调整之后千亿港元目标的83%。

  在此之后,中海继续放缓销售,2012年11月和12月分别实现销售额售52.2亿港元和56.3亿港元,成为其2012年销售业绩最低的两个月。

  虽然当时销售放缓,但中海在土地市场却表现极为积极。从去年11月开始,中海在最后两月的拿地金额接近200亿元,以此来补充土地储备。

  相关分析师就指出,从今年的形式来看,中海也极有可能重复去年底的策略。

  其实鉴于今年乐观的销售情况,在8月初的中期业绩会上,时任中海主席的孔庆平就曾透露,中海地产今年的财务资源充足,截至中期合计可动用资金高达611.7亿港元,下半年将会伺机以低成本适度加大土地储备。

  中建系整合

  事实上,相比销售情况,8月份对中海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无疑是其母公司中国建筑宣布拟将旗下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其中。

  上述消息一经公布,坊间均认为,以中海目前已经达到的高度,如果整合完成,两三年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老大,并非不可能。

  然而,在业界看来,整合一事谈何容易,因为整合也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和人事调整。

  但好在中海自身已经顺利了完成了调整:57岁的孔庆平在8月初卸任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职务,由现任行政总裁郝建民接任。

  不过,中海的人事调整还只是整个注资事项的一步,更为复杂的整合方式却还在商议中。

  在8月底中国建筑的中期业绩路演会上,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对于整合一事仅表示,“整合无非是三种方法、六种结果,至于哪一种方法更好,直到目前,总公司领导仍在开会讨论中。”

  虽然整合方案短时间内还难以确定,但对于可能注入中海地产的资产规模却有大致数额。

  据孔庆平早前透露,是次注资可能涉及超3000万平方米的土储,资产价值约500亿元。如此规模,对已是地产龙头的中海来说,将极大弥补其在某些业务方面的不足,更能形成规模效应。

  另外,近年来,中国建筑本身也正积极利用自身综合性建筑公司的优势,向城市综合体运营商模式转型,同时也在兼顾一级土地开发和保障性民生工程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间,中国建筑在施工的城市综合建设及统筹城乡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49亿元,仅完成1055亿元计划投资总额的小部分,主要由中建地产运营负责。

  如果这些资产最终注入中海地产,无疑会弥补其在商业地产方面的短板,但从一个层面而言,这也对中海今后的商业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中海目前并无商业项目运营非常成功的案例。

  而在相关分析师看来,能获得母公司资产注入对绝大多数地产公司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只是中海要接受如此大规模和复杂的资产,或许要做的事还很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1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