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00%的大牛股华谊兄弟正在马不停蹄地扩张。
尽管华谊拓展产业链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但出手如此之快仍超过市场的预期。随之而来的是,华谊股价再次遭到爆炒,9月13日涨停后,其9月以来的累计涨幅已高达37.2%,最新总市值约375亿元,由此取代碧水源一举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权重股。
不过,和华谊投拍的大多数电影一样,这两起收购案并未迎来一边倒的喝彩,而是鲜花与板砖“齐飞”,甚至还引来了深交所对上述张国立公司并购案信批事项的核查。
扩张或套现?
继收购手游公司银汉科技后,华谊兄弟9月2日发布公告,称拟斥资2.52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款收购南京弘立星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南京嘉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浙江常升70%的股权。同时,弘立星恒拟使用浙江华谊支付其的部分股权转让款,购买公司之实际控制人王忠军和王忠磊持有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此公告一出,引来了不少关于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变相套现”的非议。
东阳市工商局资料显示,浙江常升于2013年5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国立,目前弘立星恒和嘉木文化分别持有90%和10%的股权,而这两家公司分别于今年5、6月份刚刚成立,公司法人分别是张国立和马保华。
“华谊的王忠军兄弟与张国立上演了一出无敌财技!”华龙证券分析师牛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谊兄弟公告2.52亿收购张国立旗下影视剧公司70%的股权(公司资产总额1000万),同时张国立又以2.16亿购买王忠军、王忠磊的股票。我们来算一笔账:张国立拿到4000万+市价2.12亿限售股票;王氏兄弟拿到2.12亿现金——兜了一圈,公司入华谊,公司还在,股份还在,但大股东套现了。”
虽然公司9月10日再次发布公告,对“弘立星恒拟使用浙江华谊支付的部分股权转让款,购买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忠军和王忠磊持有的华谊兄弟公司的股票”做了修正,改为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但市场的质疑并未因此消散。9月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深交所正在对华谊兄弟并购张国立公司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披违规进行核实。
“不管怎样,此项收购对华谊和张国立来说,无疑是一桩双赢的交易。”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华谊此次看中的这两个投资标的,浙江常升是张国立掌舵的电视剧工作室,江苏耀莱则是下辖12家影城的影院投资管理公司,显然,华谊是冲着自己的短板而去的。”
因为电影的风险性实在太高,尽管华谊是中国电影界的老大,但照样可能在《一九四二》这样的项目上栽跟头,要降低自己的运营风险,就必须在一些更为安全的业务上加码。
而在蔡灵看来,电视剧和影院正是这样的“安全”业务。“电影是典型的B to C业务,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且售卖周期只有两三周,风险完全压在制片方身上,电视剧则是B to B业务,制片方卖给电视台,电视台再引入广告商,风险其实是多方共担,如果制片方足够强势,甚至可以预售,片子还没拍完,成本就回来了。而影院则是现金奶牛,虽然利润率不像影视剧那么高,但不受制作周期影响,能持续产出现金流。”
对此,华谊显然深谙于心,上市之后利用超募资金大力发展这两块业务,只可惜战绩平平。公司上半年电视剧业务仅仅贡献了1187万的利润,占比不到3%,且毛利率只有13.71%,和毛利水平在70%左右的电影与艺人经纪相比,实在“寒酸”;影院方面,华谊也是大幅放慢脚步,过去一年仅新增4家影院,截至目前在营影院15家,和上市之初豪言的80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并购背后的较量
其实,全产业链扩张是华谊兄弟的一贯战略。上市三年来,从经营模式、资本投资、明星经营、票房排名到影院建设,几乎每一处切口都暗合着华谊兄弟的扩张战略。
在业内看来,华谊兄弟是捆绑着冯小刚主打贺岁片崛起的,冯小刚和他的重磅贺岁片,无疑是华谊兄弟触动资本市场的最敏感神经。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华谊兄弟开始了“蜕变之旅”,努力摆脱对个别大明星的依赖,加速进军音乐、电影院、游戏、主题公园、旅游等产业,打造综合性影视娱乐集团。掌舵人王忠军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华谊兄弟一直在努力摆脱“冯氏依赖症”。
现在看来,王忠军选择了进军游戏产业和资本领域。从入股掌趣股份尝到IPO甜头后,华谊兄弟近期又收购银汉科技,再次介入手游行业,意在打造“影游互动”产业链版图。
相比光线传媒,华谊兄弟显然更擅长资本运作。但担忧声也因此四起——“疯狂扩张必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华谊兄弟的忧患,不在近期,而在长远。”华龙证券分析师牛阳表示,“华谊兄弟最大的对手不是光线传媒这样的业内公司,而是渐渐失去的专注和专心。”
积极跑马圈地的同时,华谊兄弟不得不面临平缓电影业绩大小年和现金流波动的问题。相比较之下,王长田掌舵的光线传媒则选择了“全娱乐+传媒”的方式,打通娱乐和传媒资源,在电影业务外,积极涉足各种娱乐节目和娱乐评奖活动。
从短期来看,华谊兄弟还可能稳坐A股第一文化股的宝座。但王氏兄弟全面扩张的“野心”能否给公司带来长久的发展和利润,还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