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欠款门”、“关店门”、“质量门”再到“奖金门”,百安居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几经波折。百安居(中国)的一系列事件,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是百安居生存境况堪忧的表现。
百安居自进入中国以来,其经营模式在业内被不断质疑。而从全国层面来看,近年来可谓年年亏损。
百安居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英国翠丰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大型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自1999年进入中国家居卖场领域,曾经辉煌一时。百安居在2006年曾对外透露,在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年之际,即到2009年,百安居在中国的门店数将达100家。
按照其百店计划,到2008年年底,百安居在中国26个城市共开设60余家门店,但这一年,百安居出现了巨额亏损。到2009年,百安居决定将中国的63家门店减少至41家。
记者近日拍摄的百安居泰然分店门庭冷清。 本版摄影: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通讯员 陈怡
根据2012年翠丰集团财报显示,百安居在中国门店数调整为39家,雇员为4449名。门店大幅缩减并未阻止百安居的亏损。年报显示,2012财年百安居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为3.74亿英镑,零售利润亏损900万英镑,连续亏损。直至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区业务才止损回暖,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区业绩同比增长9.7%。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国外的建材大佬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多有发生,如一年前,作为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商、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退出中国,曾引发业内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认为,百安居的艰难与近年来房地产的持续调控有关,上游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使建材家居行业备受牵连。
对此,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学认为,百安居的现状不仅与大环境有关系,也与内部管理和经营模式有关系。有业内人士表示,百安居最大的问题是内部斗争,管理混乱。对于外界的这种猜测,百安居中国总部在给予记者的电邮回复中,予以否认。
业内人士还认为,国外“建材超市”的经营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也是百安居扭亏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著名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在点评百安居事件时表示,经营模式就像衣服一样,没有好坏,只是适合不同的人。百安居的超市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在产品零售的同时,提供售后服务,使零售和装潢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是,如果这一块做不好,另外一块也会受到影响。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顾问黄庭认为,百安居作为外企建材巨头,在装修的技术和管理上有自己的优势,但其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会产生冲突。“现在运作模式调整以后,将装潢部门改由卖场管理,这一做法也存在争议。”他认为,今后装潢部门的主动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百安居生存境况可能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