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年前地产调控刚刚开始之时,许多人还对产业地产毫无概念,而涉水产业地产的开发商还被认为是地产圈中“啃骨头”一族的话,那么随着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新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行业盈利模式转型迫在眉睫,产业地产这块“骨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追逐的对象。
就在9月4日,万科斥资54亿元在深圳拿下工业用地新地王。同日,王石在微博上发出警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传统房企中的龙头企业也已意识到中国传统地产业态的风险越来越大,开始尝试布局产业地产,以期打开局面、实现企业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然而,尽管有政策利好,有地方政府的热情,但产业地产的盈利模式与经营理念较之传统地产产品差异巨大,对开发商资源整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许多习惯了普通住宅开发模式的地产商一时还难以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而玩起了“擦边球”,以工业地产之名,行商业地产甚至住宅地产之实,盈利模式转型无从谈起。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急于藉由快速上马园区项目“筑巢引凤”,结果却落得“鬼城”一场者,也不在少数。
在“回归实体经济”成为政商界的一致呼声之时,产业地产大有可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帮派林立、玩法迥异的产业地产江湖中,如何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打出自己的套路,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讨。
在2013年第十五届CIHAF中国住交会中,产业地产将在前两年的基础上,作为更为重要的板块进行呈现和讨论。来自全国产业地产领域最顶尖的企业,以及在发展工业园方面与企业有过良好合作和互动经验的地方官员,将齐聚一堂,共同论剑产业地产。
助力新型城镇化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城镇化的制度创新课题,“十二五”规划中,也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分析人士也纷纷预测,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核心。
然而,在之前的一波城镇化热潮当中,部分地方政府不顾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潜力,强推新城新区留下的“鬼城”和“空城”尚历历在目,新一轮的城镇化应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已意识到,没有产业作支撑的新城和新区永远无法真正起到人口聚集、焕发经济活力的效应。
北京的亦庄开发区和河北的固安开发区,都已成为成功的产业新城和新区的典型案例。这种“宜工、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人口、交通、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也更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和区域的均衡发展,使城镇化变得更富有活力和动力。
组团式发展的产业新城,作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兴载体,在未来必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而在中国沿海产业大升级和大转移的背景下,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又一次面临着难逢良机。对于这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是一个相当有益的探索,也同样是众多产业地产商应该抓住的重要机遇,借此实现新的规模扩张和模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