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输出一种模式,主题不一定是恐龙。”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波对记者说。
作为动漫产业链上的一环,中华恐龙园试图突破既有产业链脱节的掣肘,以主题乐园来整合产业链,并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动漫产业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此后各地开始发展动漫产业。文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759.94亿元,7年间增长了38倍。
但经典的动漫作品并未更多涌现,反而出现了泡沫。沈波表示,中国动漫产业的关键问题在于盈利模式不清晰,很多从事动漫行业的企业没有比较清晰的运营模式。
沈波称,因为是智力型产业,动漫企业很难拿出相应的资产进行抵押,因此起步阶段不能得到足够的资金供给。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中国纯粹从事策划、编创、生产的动漫公司很难存活。
迪士尼是动漫行业公认的榜样,其所代表的动漫旅游产业链条包括5个环节:形象—内容—渠道—体验—衍生。
“从上游的形象到内容,到媒体的推广发行,到乐园里面的体验,到衍生品的销售,主题公园应该是动漫产业链条上的一个基点,是动漫产业下游的一个赢利点,这就是美国迪士尼的运营模式。”沈波说。
在沈波看来,主题公园是一个整合动漫产业链上所有资源的最有利平台。也因此,常州近些年来一直在谋划以中华恐龙园来推动产业重整。
但单纯以恐龙园来复制迪士尼的架构显然并不合适。2000年9月正式开园的中华恐龙园,最初更多是一个科普和教育基地,并没有相应的动漫主题。
2007年,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创作恐龙主题原创动画片为抓手,率先制作了《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系列动画片,然后四款恐龙宝贝原创动漫形象又走入恐龙园,转变为各类体验项目和衍生品销售。
“有别于迪士尼先有动漫形象、再有主题体验的模式,我们是先有了恐龙主题的恐龙园,然后发展内容产业,再在恐龙园里转化。”沈波说。
2007年9月,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原创动画团队,主要经营动画片的制作及发行、卡通品牌的市场运营、产品生产、销售授权代理等。数据显示,恐龙园公司已累计研发各类商品12大类,33小类,共1650多款,年均销售5000多万元。
而在常州这条由主题乐园整合的动漫产业链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目前有140多家动漫企业的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这些动漫企业分别从事内容创意、版权交易、项目融资、合资拍片、海外发行、代理授权、代工合作等。《小龙甜品工坊》和《恐龙宝贝》系列,都是中华恐龙园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提出创意和剧本,外包给创意基地的其他动漫公司来做。
借助这种合作,下游企业可以得到上游的形象和内容支撑,上游的形象和内容的生产者也得到下游的市场产业链的衍生支持。
面对强敌迪士尼,沈波也在酝酿自己的“秘密武器”:把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恐龙园内创造更多奇幻体验。
2012年,结合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内大量的技术、内容、平台资源,恐龙园提出全面的“恐龙复活战略”。
恐龙园还将利用移动终端导览,终端还可以对客流的来源和动向进行分析,“这是大数据时代,我们APP已经做好了。”
中华恐龙园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这其实就是我们业务模式的重大调整,原来我们只贩卖快乐,贩卖体验,现在开始贩卖智力、资源、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