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拥而上,同质化竞争成制约发展的“双刃剑”
专家:规划可适当超前,对公共设施配套提出考验
9月8日,杭州目前最大一站式综合体银泰城试营业,原本井然有序的丰潭路、萍水街成了“堵王”。不仅仅是交通,试营业近半月,从供水排水、行车停车到客流接待能力,各种吐槽成了本地论坛上的热门话题。
银泰城或许还只是开始。2010年,拱墅区曾公布“十大综合体”规划,其中就有5个坐落于申花CBD之中。除了已经试营业的银泰城之外,还有80万平方米的热电厂综合体、100万平方米的蓝孔雀综合体、大河造船厂旅游综合体,以及北部软件园综合体。
总规模超过20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集中出现在一个申花板块,这样的密度是否过密?申花板块是杭州城市商业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是不是综合体越多,其服务功能就越完善,越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城市商业应当如何与城市生活、居民消费需求相匹配?
综合体吃香
杭城可能多出30个万象城
在银泰城试营业前不久,论坛上有一条热门帖,其内容是杭州网友“牛熬”和小伙伴绘制的一张“杭州城区大型商业网点一览”。他们根据商业用地出让信息,罗列了2013年至2016年的杭州商业布局。
记者从中可以发现,在2016年之前,杭州新建商业项目将达到90个,建筑面积78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体量超过1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近30个。
万象城一期的商业体量约24万平方米,依据“牛熬”和他的小伙伴们统计的数据,相当于未来三年内杭州将新增30多个万象城。
“如果算上近期成交的商业用地,这个数量还会增加。”一位从事商业地产开发多年的业内人士直言,“未来两年杭州主城区范围内至少还有三个体量超过2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要开业。”
“局部已经过热。城西人口过百万,匹配3个银泰城还没问题;像钱江新城商圈综合体规划得有点多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厚道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丁浚哲如是说。
“杭州近几年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确实比较迅猛,这也跟以前商业综合体比较少,无法满足人们追求综合性消费需求有关系。”在杭州大厦总经理童民强看来,城市商业要适应城市生活关键不在于体量或者数量,而是如何布点,“杭州正在快速进入一个商业格局多元化、多商圈的综合体时代,如果布点不合理,区域性的商业体过剩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商业综合体要“活”
公共基础设施先“点睛”
事实上,无论是百货零售业者,还是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企业,都谈及了同一个担忧—以杭州目前的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和体量都算多的,那城市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