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国地产界资深人士、RET睿意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家鹏先生一篇题为《谁杀死了百货业》的文章被疯狂转载,一时间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同样是在这个9月,沈阳又有2家百货商场将以崭新的面孔与消费者见面,撩动着市场原本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神经。
于是,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并再次对眼前的市场重拾悸动。
一边是悲情,一边是喜悦。于是,富有矛盾冲突性的剧情才有了看点。
就在这个秋天,伴随阳光百货和久光百货的相继开业,体量总计22万平方米的百货巨擘陆续砸盘,使得原本“死水微澜”般的百货行业还来不及反应就开始了变本加厉的躁动与忐忑。
首次单体面积过10万
“大”才有话语权
去年,沈阳一家知名百货开业时,其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直言,由于面积受限,很多功能无法体现,如今的百货较之购物中心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百货商场最原本的功能就是卖东西,小而全一度是百货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老牌的百货商场面积都很小。5年前,4万平的百货就算大的了,而如今‘小’成了百货行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一家老牌百货负责人的这席话道出了从业者的悲苦与无奈。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沈阳现有百货业态的商场近20家,其中十余家百货的经营面积大部分小于5万平方米,最小的百货甚至不到2万平方米,然而环顾目前市场上蜂拥而至的十多家购物中心,商业体量最少都在15万平方米以上。硬件配置的“先天不足”使得百货业态在面对购物环境竞争、商品同质化严重、电商网络冲击等一系列“前有狼后有虎”的棘手问题时明显有些“缺乏后劲”。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从去年中旬开始出现了转机。去年4月、7月相继开业的新世界百货津桥路店和茂业百货铁西店,分别开出了7万及8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今年2月1日,在沈经营了17年的新世界百货南京街店闭店改造加开二期,由此拉开了沈城百货商场的扩容升级之路,而更大的激情将在接下来被点燃。
今年的9~10月,阳光百货和久光百货将分别以10万和12万平方米的超凡气度,让行业共同见证沈阳百货有史以来首次单体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这也将是百货业破局硬件限制、迎合市场需求,再次印证“大”才有话语权的历史性时刻,而这个体量,相当于沈阳原有百货总体量的1/3。
丰富业态功能
七十二变只因“体验为王”
“人的长相授之于父母,是命中注定与生俱来的,商业则不然。商场的DNA完全可以由操盘者掌控,你希望把他建成什么样子并且努力去做,他就可以给你呈现出什么样子。”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先生用了一个形象的对比,生动地刻画出商场前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穷则思变”,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即便不能选择改变硬件,沈阳的传统百货业也在丰富业态功能方面努力地推行着自我变革:越来越多的百货从原先拥挤的服装服饰区域里“割舍”出一块地方用来做餐饮;越来越多的百货在家电销售区摆上了售后服务中心;越来越多的百货“退耕还林”忍痛让出更多的动线空间给顾客休息小坐……
虽然沈城百货这些革新性质的举措在“去百货化”呼声此起彼伏、日益高涨的当下进行得略显艰难,但我们不得不钦佩并肯定这种摸索尝试的难能可贵。
无独有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阳光百货在青岛的首家门店经营面积仅3万多平方米,且并无过多的休闲娱乐配套。而此次来沈,阳光百货不仅将经营面积扩大至10万平方米,甚至还加入了餐饮、影院和冰场等更多设施。究其原因,商场负责人给出的答案一语中的:“不论倡导时尚元素还是家庭购物,都是为了给顾客增加更多的消费体验,让他们即便不买东西,也想来逛一逛”。
再添“黄金战将”
且看百货FAMILY如何PK
“百货公司被逼进了死胡同。2012年,中国百货业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关店潮。2013年,寒潮还在继续……”张家鹏先生在《谁杀死了百货业》的评说中描述了目前中国百货行业的惨烈,但是反观眼下,很多业内人士又开始对沈阳的市场重拾信心并且寄予希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沈阳阳光百货是被业界冠以“青岛小卓展”之称的青岛阳光百货开疆拓土的第一站;同样系出名门的久光百货,是香港利福国际集团在内地开设的第4家门店,这个拥有崇光百货和久光百货品牌的香港零售商,之前已在上海、苏州、大连开出了3家久光百货。
两员“黄金战将”的火线加盟,让众多同样以“百货”自居的商场神经紧绷,同时也必然令现有购物中心的管理者们眼前一亮。“是百货就好好做百货,引入餐饮、娱乐这些休闲配套,那与购物中心还有什么区别?”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购物中心的负责人提出了质疑。然而,“商无定法”,较之因循守旧的一成不变,在商业探寻的道路上多一些变化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情。毕竟迎合需求,真正赢得消费者,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不二法门。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且看百货FAMILY如何扳回一城,更多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