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平:零售业也可高收益 未来是全供应链竞争时代

   2013-10-11 中国商界8910

  以2010年河北保龙仓委身家乐福为分水岭,中国零售业的并购似乎进入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轨道,均以被收购者退出零售行当而告终。保龙仓如此,随后的江西洪客隆亦如此。

  原因何在?日前洪客隆一内部人士的话或许可做个注解。“2004年起该集团涉足房地产业以来,房地产业的利润对集团的贡献超过了一半,且发展速度、规模比零售业更快,出售零售板块是出于集中管理和运营精力的考虑。”

  包括最近准备以合作方式体面退出中国市场的TESCO,尽管原因很多,但联想到这时间节点恰好在其2年前在中国市场野心勃勃推出的大商业地产战略搁浅之际,所以难免让人猜测当初的大商业地产战略事实上也是TESCO在中国的转型之举。

  还有香港首富李嘉诚的资产腾挪术,尽管各种谣言不断,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旗下的百佳超市正在待价而沽。退出零售行业似乎也成了这位首富投资增值战略的一个首选。

  承担着扩内需重任的零售行业到底怎么了?长此以往,中国的零售业又将何去何从?日前,记者就此专门走访了中国著名零售业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

  祸根:“毛利率封顶”模式

  记者:当下,零售主业转型或者干脆“逃离”零售业似乎成了中小企业的一种风尚。您对此怎么看?

  陈立平:应该没有这么严重吧。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还是与当下大的经济环境有关。进入2012年后,由于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结束与经济增速放缓产生的叠加效果,使前半期全国零售业增速明显放缓。而12月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2013年4月“六项禁令”的出台,使近年来过度依靠公款消费的大型百货店及超市的销售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零售业继2012年增速大幅放缓之后,2013年上半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暖的迹象继续呈现颓势。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上半年累计增长10.7%,增速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

  重要的是,中国零售业增长的放缓已持续了将近20个月。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未来3年实体零售业的发展恐怕将面临更严重的困难。与中国经济调整结构同步,中国零售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在新的零售革命面前,未来3-5年零售全行业的变革将对未来10-15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记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

  陈立平:从表面上看,主要是销售下滑与成本递增相互叠加的结果。2012年以来,在全国零售业销售、毛利和来店客数大幅下降的同时,实体零售业的经营成本则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其中零售企业的租赁成本、人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特别是2012年年中之后掀起的新的一轮的房地产暴涨,使一些过度依赖租赁物业的零售企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当经营成本增速开始快速超过销售和毛利的增速时,零售企业要不选择退出关店,要不就要忍受亏损的压力。

  实体零售业增长的放缓暴露出我国百货店、超市的经营方式在经历十几年高速增长之后面临的脆弱性和风险性。以目前中央强力推出的严禁公款消费的各项禁令为例。自去年12月中央推出“八项规定”以来,北京百货店毛利贡献大的奢饰品的销售开始大幅走低。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百货店的销售额的40%来自于各种预付卡的贡献,而这种高度依靠预付卡的经营模式在在新的一轮反腐败和整治公款消费的运动中开始面临困境。

  不过,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目前实体零售业普遍面临的经营成本大幅上涨的问题,如果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的日本百货店和超市经营成本的大幅飙升相比,我们此次的租赁成本、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并不算什么。不同的是,日本企业在无法控制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选择了以扩大毛利率为核心的经营创新。

  因此9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以降低成本,通过利润中心向供应链上游的转移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内零售企业仍处在艰难的抉择期。

  记者:其实,很多原本靠零售起家的企业最后之所以选择抛弃零售业务,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做零售太辛苦,利润太单薄。抛开您刚阐述的这些外部因素外,与零售企业当下自身的因素有没有关系。

  陈立平:这是必然的。目前不管是百货店的“联营制”,还是超市的“前台毛利+后台毛利”的盈利模式,其共同的弱点就是“毛利率封顶”。如果一种商业模式的利润来源只是依赖供应商的费用和销售提成的话,那么其风险性和不可持续性是不言自明的。因此,近年来实体零售业经营成本大幅飙升和销售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在“食利型盈利模式”下的毛利率又封顶,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也在情理当中,乃至使经营陷入困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9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