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抱团深耕旅游度假产品 成驱动区域发展一大趋势

   2013-11-13 中国房产报5380

  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市场被进一步规范,旅行社业务受到冲击的同时刺激了自助出行带动下的休闲度假市场。然而,曾经以旅游之名圈地的短视行为在各地疯狂发酵之后迅速走向腐朽,传统意义上的海景房和星级酒店已成强弩之末,注重配套和服务的产业化精耕模式成为主流。同时,在各地以旅游业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要求下,旅游地产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特征。

  深耕旅游度假产品

  在旅游地产兴起之初,海景房一度成为旅游地产的代名词,东部沿海一片片住宅迅速拔地而起,在疯狂的全国分销模式下,海景房总能被一抢而空。然而,近两年出现的空置率高、经济带动作用差、市政配套欠缺等问题使得这类产品已经难以为继。不仅山东乳山这类规模较小的旅游地产开发区频频出现危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际旅游岛海南也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境地尴尬。

  粗放式开发带来的后患已经凸显,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耕细作的旅游地产模式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同样是依托海洋等自然资源优势,今典集团打造的三亚红树林酒店在2013年第一个经营年度实现了分红,艺术元素的植入、自持的商业配套等都是其保持人气的关键。

  在旅游地产领域一直奉行“拿来主义”的复星国际,在进行了前期地中海俱乐部产品的开发之后,也转战高端度假酒店市场。其计划在三亚投资百亿打造中国的亚特兰蒂斯,也绝非简单的海景产品开发。

  1989年,一个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开业叩开了周边地产项目跑步式发展的大门,华侨城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军旅游地产的企业,而其“旅游+地产”的模式也成为经典。利用主题公园的平稳回报发展地产项目,再利用地产项目的高成长、高回报提升公司的价值,华侨城成为中国旅游地产的成功开创者,这种模式也成为近年来进军旅游地产的华润等企业模仿的范本。

  今年豪掷文化旅游产业的万达集团已经悄然走出另一种模式。在其影视产业和商业物业的支撑下,万达集团的旅游综合体项目盈利来源更加多样,意欲将万达带成文化产业和旅游地产巨无霸的王健林在2013年对旅游综合体项目整体投资达数千亿元,万达综合体迅速“膨胀”。

  然而,在试水新模式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阵痛。一直尝试打造“中国版迪士尼”的华强方特系列发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2013年,华强方特产品开业项目数量不如往年,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天津项目一直因定位问题而迟迟没有开工建设,文化的缺失使其仅通过游乐园门票等消费的收入很难支撑运营和发展。

  目前跻身文化旅游地产领域的影视文化公司,如华谊兄弟,虽然在影视领域发展较成熟,但在进军旅游地产过程中也是苦难重重。财务压力大、缺乏开发经验等问题和限制使得从上市之初就谋划旅游地产项目的华谊兄弟至今仍未见成功案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3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