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奢侈品消费习惯转变 设计师品牌寻找新销售春天

   2013-11-26 经济观察报9540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正在发生急剧的分裂。设计师品牌们正在中国找到新的销售春天。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手店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大,设计师品牌店的开业常常受到更多关注。3.1Phillip Lim在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店铺开业仅10天,就成为了当月销售冠军,业绩超过了人们熟知的巴黎世家、甚至是集数个成功品牌在一栋楼的买手店大I·T。

  越来越多像3.1Phillip Lim的设讦师品牌通过各种渠道被熟知,他们正在开始替代那些以往在人们心中最具时尚影响力的大众奢侈品牌。上个月,HM在巴黎宣布了和巴黎品牌Isabel Marant的合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巴黎设计师品牌迅速以其轻松化的设计风格笼络了大批人心,高圆圆最近一期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亮相,正是穿着这位设计师的作品。

  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教育之后,最先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国消费者正拥有着越来越为轻松的开放心态,他们拒绝为愚蠢的设计买单,愿意欣赏那些使用上乘面料又拥有优雅设计的服装,如果说早期他们用奢侈品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如今,这些多数拥有国际视野的消费者已经希望通过自己的购买来显示品位。

  这种变化正悄悄发生在北京和上海一线城市,北京新开业的老佛爷百货相对于位于巴黎总部的老佛爷百货做出的调整,正有趣地解释了这一变化。

  巴黎老佛爷百货位于奢华购物区域奥斯曼大街,这条街上除了老佛爷百货群(还包含独立的男装、家居建筑),还有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另一顶级大牌林立的百货公司春天百货,而相对而言,老佛爷北京的选址就更为年轻,它没有扎堆大牌林立的北京东部,离开了国贸、大望路,而是选择了西单——传统上年轻人的购物地,这里过去有的,是大悦城、汉光(中友)百货、西单商场。

  拉法耶特百货(北京)有限公司CEO沈郎(Laurent Chemla)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考察了很久,发现西单是一个十分具有消费力的商圈,虽然消费者多数很年轻,但他们却愿意为入门级奢侈品和一些设计师品牌买单。

  这让老佛爷百货改变了它在其他地区的奢华策略,取而代之的是“鲜活,时尚”的路线。他们没有复制巴黎老佛爷百货奢华的拜占庭风格的巨型穹顶,相反,仅在外墙设置了多面LED屏,内部装饰也不像在巴黎一样华丽,而是使用了大理石和橡木凡尔赛拼花地板,显得更为年轻。沈郎说:“在价格上我们采取了剪刀差策略,既为消费能力一般的消费者提供产品,也给成熟消费者提供奢侈品选择。我们带来了500个品牌,有30个对中国本地消费者很了解的时尚买手在全球帮我们采购。”

  绝大多数品牌在这里并不单独设店,在独立设计师女装区,你甚至看不到品牌的标志,它们仅仅被做成一个标签立在衣架上,你挑中一件衣服,试穿完,直到最后注意到的才是品牌。

  5层楼的老佛爷事实上就是一个巨型“时尚买手店”,品牌不再作为唯一的中心,包括Jil Sander和Stella Martney等一线品牌也仅仅有六七只包被陈列在一到两个货柜上。在传统的精品店里,皮包、鞋都被放置在经过精心设计的灯光下,消费者购买东西像是去朝圣,但在这样的买手店里,朴素的设计会让你更先注意到产品本身。

  很难说这种变化除了对于今天消费者的长期调查,是不是还受到了上一次生意失利的影响。上一次,他们正是吃了不了解中国消费者习惯的亏。1997年,老佛爷曾把百货公司设立在了北京的王府井商业街,并且一举吸引了 LV、Cartier、Burberry、Chanel等众多大牌的入驻,然而在开设仅仅一年之后,老佛爷在亚洲的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

  当年人们对奢侈品消费的习惯还远不像今天一样成熟,人们对奢侈品消费还在初始懵懂的阶段,多数人们习惯的购物方式,是去西单商场和王府井百货,奢侈品的代表是皮尔·卡丹而不是路易·威登。奢侈品还远远没有进入到大众消费的阶段。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里也近乎于0。奢侈品消费真正的腾飞,应该要算在2005年之后,新兴中产阶级兴起,时尚杂志遍地开化,出国游对普通白领来说也不再是奢侈的梦想,购买奢侈品牌早已经是一种潮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5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