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楼市泡沫诊断尚无权威指标

   2013-11-27 大河报4180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有人抛盘,有人买楼;已有开发商明显规避在三四线城市扩张。

  眼下的楼市,正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说、泡沫论引发的争论空前高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透露的主旋律带来广泛猜想,在国内多个城市楼价持续走高之后,眼下的楼市正处于一个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十字路口”。中国楼市真的危机四伏?还是国际大腕们对中国国情不甚了解?三中全会之后的长效机制是否能把中国楼市带出越调越涨的怪圈?“十字路口”的楼市在专家学者、买家、企业等多个层面都出现了观点的分化。

  罗杰斯直言不投资房地产

  “很多人会说中国的房地产是泡沫,中央其实现在也希望把房地产的热度稍微降一降,我个人不会和政府大的趋势背道而驰,我也觉得楼价已处于高位,我个人也不会特别强调在这一方面进行投资,我可能会更加专注政府支持大力发展的一些产业。”今年11月初,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应邀到广州作为主讲嘉宾出席了一场名为“大师眼中的中国投资机遇”的论坛,罗杰斯在论坛及后续记者专访环节不止一次地重复上述观点,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房地产已经降温了,开始下降了,可以再考虑这方面的投资。

楼市泡沫

  国际大腕看空因不懂中国国情?

  认为中国楼市过热,危机四伏的不止罗杰斯一个大牌。曾两次准确预言金融泡沫破裂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最近晋升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借着诺奖的风头,他早前一连串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论的观点也再次受到关注。

  今年6月,美国基金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的马克·莫比尔斯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在规模上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上很类似,而且中国银行业存在大量的坏账。

  尽管不少国外经济学巨头认为中国楼市存在问题,上述泡沫论、危机说却被不少国内专家看作是“不懂中国国情”的论断。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席勒虽然运用了房价收入比,但更多的是直观感受,不一定契合中国市场的实际。而中国的“地王”频现、地方债务高企、土地财政绑架经济、货币超发、投资渠道不畅等,都是外国学者会忽略的现实问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在微博上约赌席勒,称5年内中国房价不会崩盘。“席勒对中国楼市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他认为,未来10年中国房价还会上涨,直到2025年后才会出现大跌(需要具备外部货币条件)。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也认为,国外金融学家对中国市场并没有那么关心,他们的模型建立在西方市场的历史数据上,“我们不必自作多情,非逼国际金融专家谈中国股票与房地产市场,而应该建立基本的信息准确度,建立基于自身历史数据库基础上的合适模型,才能有对话的前提。”

  敏感期楼市看法现多重分化

  如果说外国大腕对中国市场的特殊还不够了解的话,那么近期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稻葵一篇《房地产将有巨变》的文章则让人看得有点触目惊心。

  李稻葵从政府楼市调控、中央货币政策、一二手房的成交量等11个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房屋过剩已经非常严重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了。李稻葵甚至预言,“从在建房速度、社会资金供求、国际资本撤离速度、房价上涨幅度看,中国的房价最多能再坚持一年左右,就会开始土崩瓦解。一场浩劫无法避免。”

  可见,无论是悲观派,还是乐观派,学者们对于中国楼市的论断都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有一点可以看出的是,关于楼市健康与否的争论在眼下空前激烈。

  “现在可以说是房地产的敏感时期,有人说要崩盘,有人鼓吹上涨,各个层面都出现了观点上的分歧。”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指出,不仅经济学家对楼市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分歧,就连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预判也分成了两极,比如李嘉诚在减持香港和内地的物业,而万达、万科等一些大型房企则继续疯狂拿地。在普通老百姓层面,对于楼市的看法也在分化,有人开始抛盘,有人开始买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1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