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地产借壳隐忧:资产负债率节节攀高 或成下一个恒盛?

   2013-12-05 时代周报10480

  在停牌四个月之后,迪康药业终于抛出重组预案。这是一场规模达120亿元的资产运作大戏,其中包括大股东四川蓝光集团旗下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地产”)逾90亿元的地产注入以及30亿元的配套融资。

  蓝光借壳背后,是其按捺不住的扩张野心。按照蓝光地产董事长杨铿的计划,蓝光地产明年将进入30个城市,在全国物色的地块项目至少在100-150个以上。与其眼下仅在10个城市拥有36个项目相比,跨度不小。由此导致蓝光地产的资产负债率“节节攀高”, 截至2013年10月31日,蓝光地产资产负债率为90.70%,较上年末升高9.81%,位列行业第4位。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忧,蓝光地产如果力度控制不当,步伐太快,铺点太多太散,遇到行情下滑,说不定就变为下一个恒盛。

  筹谋5年却上市未果,蓝光地产能否借助这一轮再融资开闸的风声,顺利搭上通往资本市场的快速列车,这还是个未知数。记者在采访蓝光地产掌门人杨铿以及迪康药业董秘蒋黎时均吃了闭门羹,无法获知重组事项细节及申报进展。

  抛120亿定增大单

  迪康药业在11月18日抛出重组预案称,拟以4.66元/股的价格发行19.36亿股,收购大股东蓝光集团旗下蓝光和骏存续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为90.22亿元;同时,还计划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增发并募资不超过30.07亿元,用于蓝光地产下属普通商品住宅项目及商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两项合计资产运作规模将达120亿元。

  受重组案刺激,迪康药业甫一复牌就连拉涨停,截至11月22日,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38.9%。11月25日,该股回调,收报5.77元,跌4.94%。

  预案显示,截至2013年10月31日,蓝光地产共有36个在建和拟建的房地产项目,占地面积约为5700亩,总建面达到996万平方米。在今年前三季度,蓝光地产以139亿元销售额排名房企50强第31位。

  重组若成功,迪康药业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住宅、商业地产的开发和经营,而蓝光集团的多年坎坷借壳上市路将画上句号。

  5年前,蓝光集团以每股6.14元、总竞拍价3.3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急欲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持有后者5251万股的限售流通股,持股比例占29.9%。

  在上述收购之前,已有不少媒体猜测,蓝光集团一旦顺利完成重组,ST迪康有望转型房地产,从而成功实现借壳上市。这并非空穴来风,据悉,蓝光集团早在2004年就被四川省相关部门确定为60户省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公司之一。不过,2008年火爆的地产行业随后步入宏观调控低谷,资本市场对地产融资全面关闸,迪康药业关于房地产资产注入的计划只能无限期延迟。眼见借壳迪康药业上市之路遇阻,蓝光集团持续减持,持股比例降至13.97%。

  “随着房地产重组闸门重启预期的加强,蓝光集团的态度出现了180度大转弯。”上海某长期跟踪迪康药业的券商人士对记者介绍,今年7月起,迪康药业首次称正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后又陆续多次停牌。蓝光集团准备借壳上市的消息逐渐明朗。

  对于重组事项细节及申报进展,蓝光集团和迪康药业诸多当事人极力回避外界采访。随即在蓝光集团负责重组工作的杨姓负责人处同样碰了壁,后者称自己所在部门并没有对外信息披露的权利,因此不便告知重组进展相关事项。

  “重组事项的信息披露都是上市公司董秘办公室在做,了解信息可以找他们,”记者按照蓝光集团媒体采访对接罗姓负责人的介绍多次电话联系迪康药业董秘蒋黎,但其始终不在线。而迪康药业新闻对接人在记者发稿前,尚未回复采访提纲。

  “现在还没有过会,企业属于静默期,也很紧张,”蓝光地产相关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上周迪康药业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了,但还要经过股东大会统一意见,最关键的是需要国土部和住建部的核查以及证监会的核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4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