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流中心结合商贸批发,打造“专业批发市场模式”的开发商,正在全国攻城略地。不仅这一模式的行业翘楚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南城”)已大举在深圳、河源、南宁、南昌、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等地启动规模化开发,同样依托专业批发市场模式成功上市的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五洲国际”)、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毅德控股”)等企业也纷纷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全面展开战略布局。
这类企业开发的项目,体量和规模往往相当庞大,但由于选址一般不在中心区域,业态又颇受地方政府欢迎,因而拿地成本不高。项目所采取的分割铺面销售的方式,对中小投资者也具有较大吸引力。高去化率和高周转率使得这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显得相当靓丽。然而,本报记者走访新近开业的部分项目,却发现市场出现人气低迷、交易冷清的情况,甚至存在大面积的空置。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到5年内,这类项目可能将会出现大量烂尾,区域产业体量可能无法承载这些庞大的项目,地区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亦有可能无法跟上企业扩张速度,其伴生风险值得警惕。
商贸城大潮
由华南城投资50亿元兴建的东北物流城(下称“东北城”)在2007年正式落户铁岭,这个占地5.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物流城不仅是辽宁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而且还定位于“东北亚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该项目甚至还于2010年底实现了在美国纽交所的上市,可谓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然而,据中国房地产报此前实地调查发现,虽然东北城一期的五金家电、建筑材料、服装皮革、机动车交易、农机农具、中心商城六大专业市场中,九成的铺面都早已完成销售,但自2009年正式开业直至今日,开门营业的商铺仍不足两成。
近日,由于东北城向商铺购买者承诺的“售后包租”3年托管期陆续到期,商铺将交由业主自行处置,而市场氛围仍不见起色,东北城的部分业主还与管理方发生了纠纷。东北城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李玲玲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承:“目前整个物流园区没有盈利,现在还是市场的培育阶段。”而东北城商铺业主的耐心已经快要耗尽,业主刘兵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如果开发商不能拿出更多举措,盘活这个项目,带来人气,那么东北城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圈钱的项目。也许地产商仍然是成功的,可是却害苦了很多人,也毁了一座铁岭城,伤了铁岭人的心”。
为安抚商铺业主的情绪,9月30日,东北城召开了商户座谈会,由铁岭市副市长孙耀民亲自列席,与东北城管理方及业主共同商讨后续问题。
无独有偶,记者在走访西安华南城项目时,又发现了类似的“销售火,开业难”的现象。
西安华南城项目在2009年底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1750万平方米,以“世界物流基地,全球商贸平台,中国最大综合商品交易集散地”为定位,配备了商贸主题交易区、综合物流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以及生活服务配套区的项目规划。整个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仅目前已经开业的项目一期,开发面积就超过400万平方米。
在一期的五金机电交易中心、2号交易广场、品牌馆等产品先后落成后,西安华南城很快就启动了开盘。据当地媒体报道,2011年10月,五金机电交易中心的选铺业务正式开启,仅仅3个月后铺位就宣告销售殆尽。
西安华南城的销售人员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目前主推的2号交易广场的销售率已超过了80%,并已有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等大型商户签约入驻。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却发现,只有3层和4层的海宁皮革城正在开铺营业,其他店面则大门紧闭,整个商贸市场鲜有客流。
实际上,以专业批发市场模式为核心业态的上市公司不止华南城一家,五洲国际、毅德控股、卓尔发展等资本市场新宠同样是依托这样的模式在全国攻城略地,并且这类商贸城不论规模还是速度,都在急剧膨胀。
华南城在深圳、河源、南宁、南昌、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等地都有正在开发的项目,除西安华南城体量庞大以外,郑州华南城和哈尔滨华南城的总建筑面积都均在1200万平方米左右。高力国际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体量足以比拟一个镇或一座小城。
五洲国际先后在无锡、盐城、大理、乐陵、烟台等地布局了17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而毅德控股也在菏泽、兴宁、济宁、玉林、宁乡、赣州、绵阳、烟台、梧州以及兰州等地纷纷吹响了打造大型的商贸物流中心的号角。而毅徳控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吴波更表示,公司每年都会保持3个新项目的增速。
虽然与华南城相比,这些项目的体量不算大,多在数百万平方米左右,但对于其布局的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而言,影响依然相当显著。
外热内冷引担忧
专业批发市场模式的急速复制,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担忧。甚至已经有专家直接对本报记者预测,3至5年后,这一领域可能出现大量的“烂尾”项目,部分项目因为体量过大,超出区域经济的承载能力,甚至可能对地方的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博川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翔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天然存在好大喜功的倾向,容易夸大区域的交易等级,在引入开发商时给予过于乐观的判断。由于中小投资者和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一铺养三代”的观念也根深蒂固,所以即使开发的商贸市场体量超出了区域的承载力,仍然能够实现快速的销售。
业内人士同时也认为,开发商通过自身品牌给消费者带来了市场增值的预期,但简单的模式复制往往却难以实现培育良好商业氛围的愿景。武汉动力联行董事长梁春就指出:“这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往往只是将其首个成功的产品以同样的模式在全国进行复制,并没有实现本地化,忽视了不同区域市场存在相应的差异化特征。”
经济学博士周建成认为,商业项目必须经过3到5年的养商期,开发商必须是项目的最大兜底者,否则商铺卖掉后,个人投资者只看重自身的蝇头小利,而不会对项目负责,商业氛围难以形成。然而,以华南城为代表的这些企业选取了不持有物业,以几乎全部分割销售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这就导致商城的使用权与经营权相脱离,也因此为开发商带来了相当大的整合困难,使其难以保证项目的经营。“这是这些专业批发市场背后经营模式的死穴,也预示着它是一种即将被市场淘汰的商业模式。”不过,也有人指出,这类专业批发市场有成为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的潜力,因为它们既不属于纯粹的电商,也不属于纯粹的商业地产,但是却兼具了电商的平台与物流体系,以及商业地产的交易功能等优势。
梁春就分析认为,专业批发市场走规模化扩张的道路是必须的,只有形成集散效应,才能拉低成本问题,“专业批发市场的平台必须要足够大,但是‘大’并不代表能够成功,必须更加专注、细分,打造针对性的产业和商品门类,链接区域产业链的上下游。”在梁春看来,这类专业批发市场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3个方面发力。
第一,打造完善的软硬件体系。其中包括健全的结算体系、物流体系与仓储体系等功能。这些功能是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结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问题的关键,是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水平真正的风向标。
第二,厘清与传统市场的关系。专业批发市场是传统市场的延伸,还是与之并存的关系,抑或是全新的市场载体?定位决定了专业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在大数据时代,专业批发市场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程度必须成为其优势。专业批发市场必须一头与传统市场相结合,另一头和互联网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