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中国楼市依旧波澜壮阔,但竞争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此前因提出“房地产告别暴利时代、告别跑马圈地时代、告别投资时代”等观点而为公众知晓的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旭辉”)董事长林中,日前在公司上市一周年之际,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指出,房企竞争正从过去的“土地+资本”过渡到“人才+资本”时代。
在港上市刚过一周年的旭辉今年提前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12月3日,旭辉发布公告称,1~11月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2.5亿元,同比增长约67%,已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度的销售目标。截至目前,旭辉今年已在土地市场取得22幅地块。
近三年来,旭辉以每年超过7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然而,在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对人才的渴求也如影随形。对于旭辉这类全国化布局、跨地域扩张的房企来说,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后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
土地和资金一向被视为房企竞争力的两大核心要素,但是在林中看来,今天房企的竞争已经变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比较容易解决资金和土地的问题,但人才的培养却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林中说。
如果说此前房企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土地+资本”,林中认为,那么现在的竞争已经过渡到“人才+资本”时代,“有钱,有土地,如果没有人,开发过程中就一定会碰到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持续稳健的增长,人才决定房企到底能走多远。”林中表示。
实际上,林中的担忧也是整个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中海、万科、龙湖等一线房企同样也存在不小的管理人才缺口。这从中海“海之子”人才储备、万科“海盗计划”、龙湖“仕官生”招聘等一系列人才计划中可见一斑。
为此,林中特别引进了副总裁、首席人力官张良,张良曾在摩托罗拉等知名外企负责人力工作,有着丰富的人力管理经验。张良介绍:“今年旭辉进入了杭州、武汉、沈阳三个城市,三个城市即意味着增加三套领导班子。未来几年里,旭辉每年中层以上的管理人才缺口将达到100人。”
“旭辉的人才预算上不封顶。”张良透露,每年年底旭辉各个部门在报预算时多多少少都会被砍,但是在人才方面的预算从来不会被砍。
林中介绍,旭辉目前制定了一系列如“猎鹰”、“摘星”、“旭日生”、“皓月生”等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帮助不同层级的员工成长,而“猎鹰”计划是其中的重头戏。
所谓“猎鹰”计划,就是从市场上找成熟、有较强事业企图心或者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日前加盟旭辉的上海万科原董事长陈东彪,便是这一计划的成功案例。
“冲锋陷阵、亲力亲为的创业阶段已经不适应我们现有的企业规模。”林中曾表示,旭辉职业化的道路走多远,决定着旭辉能够做多大。对于这家在港上市内地房企来说,职业化是其保证企业持续、稳健、有质量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对于短期之内难以从内部培养的高级人才,旭辉采取的是从外部引进的策略。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旭辉先后从中海、万科等标杆房企引进了数十名高管。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知名度的提升,善于从外部寻找人才的旭辉也开始成为被“挖角”的对象。
“我们不排斥成为‘黄埔军校’,这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是有价值的。”林中认为,职业化过程中,“黄埔军校”现象不能避免,但这提醒旭辉开始思考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
从2007年开始,旭辉便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人才激励措施,一方面用“金手铐”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留住人才不仅仅是靠钱,更要靠企业文化”,林中说,旭辉企业文化中用人的原则是“简单、透明、阳光,尊重、信任、开放,旭辉愿意给想做事、能做事的人提供足够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