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底,一则“误读挂牌文件,被取消平谷地块竞得资格”的消息将旭辉推到了舆论风口。旭辉解释称责任不在开发商,因此已交纳的1.3亿元竞买保证金被退还。
上市一年时间,旭辉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左手拿地,右手拿钱”的做法也让业内为之惊讶,这个过程中旭辉是如何把握融资与业务的节奏,如何执行高周转战略,又是如何控制高周转下的财务风险,为此,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先生。
中国房地产报:旭辉未来的融资都有哪些计划?
林中: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我们会根据公司的发展节奏,选择合适我们的融资方式;更倾向于海外融资,是因为年限长、利率低,获取渠道便捷。目前来看,公司的资金状况良好,短期内暂无其他融资需求。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目前旭辉的整个融资结构是怎样的?
林中:在我们内部,我们希望整个融资体系是多元化、多渠道的,但是比重不同。比如,境外融资占40%,境内融资占60%;长期债券超过80%,短期债券控制在20%以内;然后类似于信托这样的贷款,我们会控制在10%以内。随着我们境外发债逐年增加,将逐渐替代境内信托。
今年7月份,旭辉与6家国际和本地银行签订了一项为期3年、总额为1.56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协议,利率按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率或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加5.65厘的年利率计息,其中美元部分合共7500万美元;港元部分合共6.36亿港元。这是旭辉继成功IPO、发行2.75亿美元优先票据后,获得的又一笔融资,也是旭辉首次获得规模性海外银团贷款。
今年多次获得的海外“银团”贷款,给旭辉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改变,改变了旭辉负债中的长、短期结构比例,使短期负债变得很少,这对资金链的安全会产生更大的保障。
中国房地产报:从上市到现在,旭辉的高周转策略也十分清晰,制定这样一个策略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林中:一个企业它要能持续的成功,有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每一个阶段要有正确的战略;第二就是对这个战略的高效执行,即企业的组织、人才、文化、机制配套驱动;第三个是核心领导层的自我超越和愿景。
有的企业停滞在100亿,有的就在300亿,有的在500亿,有的可能今后会停在1000亿。这些企业之所以会停滞不前,一定是这三个环节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出了偏差。
旭辉五年有一个战略,现在的战略是2011年年底制定的,由2012年到2016年的这种战略,是在充分分析从2012年往后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具体来讲有五个要点,第一战略聚焦、生根一二线城市,就是旭辉主要的战场在一二线城市。我们现在95%的销售额在一二线城市产生,我们土地储备中90%是在一二线城市,然后每一个一二线城市我们要做到TOP10。
第二个就是做两类产品市场,一个就是宜居刚需的住宅和销售型的办公楼。一二线城市市场非常好,需求很旺盛,但最大的问题是它经常被政策调控,所以我们一定要选一些受政策影响比较小的产品,我认为政府,未来会持续调控,但是它一定是有保有压的,保什么?一定是保刚需住宅,保民生,保年轻人首次置业,保我们正常的首次改善。
第三,我们既然要做宜居刚需的住宅哪怎么做?就是高周转、标准化、低成本。
第四,就是我们不能使负债率过高,我们就要轻资产,快速销售。
第五个就是我们不能头脑发热,好的时候就忘了既定战略,我们就要坚持721的产品结构,就是70%的刚需住宅,20%的办公楼,10%的其他类创新产品。我们的战略从制定以来一直在持续做,所以我觉得调控对我们来说,反而能显示我们这种战略上的优势。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把控高周转的风险?
林中:每拿一块地之前,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如果资金没有准备好,再好的地我们也不会去拿。
在高速的发展轨道下,我们必须有规范的产品体系、成熟的产品质量以及对成本控制的能力。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花了钱的就要用到该用的地方,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旭辉也时刻关注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这早已成为旭辉管理层的一种决策习惯。在当前的高增长前提下,旭辉维持在70%~80%的负债率水平上是一个相对来说稳健的策略。
旭辉对现金流的管理非常完善,有日资金报告管理、周资金会议管理、月资金分析管理。而且,旭辉的销售回款率一贯都比较高,基本都超过90%。上半年,我们的回款率是93%左右。
对资金链的安全控制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摆在所有财务管理工作最前面的,资金的安全性大于盈利性。
此外,旭辉通过加快建设周期与推盘节奏,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等方式,来对冲风险。
目前,旭辉在开发周期上形成了“8611”战略,即8个月开盘、首次开盘去化率60%、11个月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周转。其中,今年10月15日开盘的旭辉E天地这个项目,从拿地到开盘的速度由8个月的内部标准缩短到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