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金融观察报报道,从高额进场费被诟病,到2014年供应商招商改革引发争议,物美的零供矛盾似有愈发激化之势,不过,摆在物美面前的,却不止这一个困扰。卜蜂莲花业务如何处理、商业地产项目如何发力、高层更迭问题如何平稳度过等无不考验着来年的物美。可见,这个业已开启“变脸”模式的京城零售大佬,迎来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后吴坚忠时代”,更是一个“全面考验时代”。
招商变革风波
“眼前的情况好像很明朗了似的,但其实我们都在等着看最终的结果到底会怎样。”作为物美中小供应商代表之一的何劲(化名)向新金融记者表示,虽然从表面来看物美供应商改革的决心坚决,但是从长期来讲,他不相信物美真的有魄力和诸多供应商们“闹翻”,其甚至抱着物美供应商改革终将破产的希望,“物美方面不是也表态‘对于积极发展进步的小型经销商,物美正在研究和推进他们转型,引导他们联合做大做强’嘛,在我看来这就代表他们有顾虑了。总之事情还在进展中,我们都等着瞧吧。”
虽然何劲当前的心情已经平静了很多,但提起不久前的物美2014年度供应商改革风波,其依旧难掩心中的愤懑与无奈。毕竟,物美试图打破的是延续了十多年的行业惯例,而新的游戏规则,在不少供应商看来,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
长久以来,供应商与超市合作的方式大多都是在首次进入卖场时候交纳一笔进场费,数额从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但一旦迈入门槛,其来年便不用再交进场费,且即便商品卖得再差,也只是多交一些费用而已,不用担心被淘汰掉供货资格。
不过,随着物美2014年度供应商招商改革的启动,这个延续了十多年的行业惯例,或将被打破。根据物美推出的这套全新招商体系和标准来看,昔日那笔“一次性进场费”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无论是首次合作的新丁,还是已经交过进场费的老合作伙伴,都得通过竞标的方式来支付来年进场费后才能与物美展开合作。
据了解,新的招商采取的是暗标形式,标底为几十万一年,物美会从该品类的十几家供应商中最终选定4家。“这意味着,不但一年一交进场费,还得按品类来,那我要同时代理多个品类产品,一年就得交好几份进场费,太不合理了。”何劲表示。
而问题在于,即便狠心砸了这笔钱下去,也未必能保住为物美持续供货的“饭碗”。新的规则里,物美将根据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商品供应能力、价格、售后服务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对达不到物美要求或者销量过小的供应商进行淘汰。按照计划,将有20%的供应商面临被淘汰,以物美约1000家供应商的规模计算,即将有200家供应商失去在物美卖场内经营的资格。
“没钱,竞标不上,做不成;竞标上了,任何一点地方达不到人家要求,还是做不成。可是要是真做成了呢,费用又非常高昂,谈利润都成问题。怎么看都觉得新的招商方式是没给中小供应商们‘活路’。”在何劲看来,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物美都将中小供应商们置之死地了,“如果其他零售商也跟着学起来,那真是天下大乱了。”
当然,这是以何劲为代表的中小供应商的立场看问题。如果从物美的角度出发,此事并非如此的于理不合。物美方面表示,此次供应商招商改革旨在优化供应链体系。由于中国零售业的供应商和商品结构太过臃肿,因此通过淘汰一批供应商后优化整体供应商结构来做“减法”。而除了上述“减法”之外,物美今后还将制定全新供应链透明化体系。
“从零供关系看,优胜劣汰也很正常,定期去检讨、优化合作的规则和条款也是正确的,因为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在大数据时代,零售企业更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供应商的品牌影响力、促销水平和供货能力等,换句话说,一切要以市场说话。”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新金融记者,物美策略调整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这种竞争方式以及设立一些多维度的评估机制,来优化、精简现有的供应商,特别是减少中小型供应商,引入更多的直供品牌,直接与厂家对话。
“物美此举是对上游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以使整个供应链更扁平化,这是符合物美的发展战略的。”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也同样告诉新金融记者,物美现在所走的道路已不仅局限于华北地区,其已逐渐将注意力移向中部、南部等地区,它要做的是全国性的零售商,那么它势必需要更强的供应商,而不是主要分布在某个区域内的中小型供应商。
然而,无论如何,这不过是为物美的行为找到了一个理由,却并不值得称道。
“物美进行供应链整合是很好的,但是它这个方式并不是非常好。其实物美更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更好的采购体系,进而把它的采购成本降低下来,而不是通过现在的方式,增加供应商的负担。”申正远坦言。
零供矛盾难解
“对于物美通过竞标方式来招商,并且逐步扩大到各种品类,会进一步加剧零供的矛盾。”林岳认为,对于供应商而言,尤其是数量最多的中小型供应商,平时饱受物美各种费用、罚款等“压榨”,本身利润就不高,如今还要背负巨大的进场成本,反应激烈实属意料之内,“物美所面临的零供矛盾由来已久,只不过是因为近期的新年招商改革而又被激发了。”
事实上,零供矛盾历来就是零售行业的一大顽疾,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在内的诸多零售卖场均曾受此困扰,物美同样也不例外。早在2007年,物美已经开始关注零供关系问题,并于当年成立了一个组叫“特别观察员”,试图通过特别观察员的机制建立一个高层的机制,能够互相探讨零供之间的问题,特别是影响零供和谐的问题。只是如今看来,似乎收效寥寥。
今年以来,零供矛盾不时挑动着物美的神经。4月,物美开展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满100减20”的店庆促销活动,折扣范围涉及了日化、食品等毛利微博且价格敏感度高的品类,此举令不少供应商直呼受到了物美的“掠夺性压榨”。
而就在供应商招商改革之前不久,物美还因收取高额进场费一事广被诟病。当时,不少供应商控诉与物美近两年门店扩张、品牌影响力加大一起增加的,还有越来越高的费用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以致部分供应商因不堪重负退出供应商行列,甚至不得不通过诉诸法律的方式来向物美讨回被乱收取的费用。
“从之前的收取高额进场费到如今的供应商招商改革,反映出来的是物美内部与供应商关系非常不和谐。这其实应该引起物美注意了。到底要采取怎样的供销体系、供销模式?到底怎样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恃强凌弱、加大对供应商的各种收费?还是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通过提升终端的销售额,然后达到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共鸣?这个是很重要的。”申正远表示,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是供应商和零售商一起合作的,而这个合作是更趋向于盈利的,而不是一个“敌对状态”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零售商在‘终端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商品品类的发展速度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级别,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只有一线品牌才能生存得比较潇洒,二线品牌不好不坏,三、四线品牌苦苦挣扎,这里面的弊病就是中小品牌怎么发展?如何与零售终端去博弈?博弈之后最终受伤的是谁?中小品牌企业,还是消费者?总之答案很难是零售企业。”在林岳看来,长期的被动局面令中小品牌企业们为自己不断寻求着生机,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让中小品牌们有了另外的突破口,“‘淘品牌’们的崛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零售业,未来甚至会威胁到零售业的生存,像物美这样的企业应该看到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