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综合体“蓝海”与“红海”的未休止的争论。
一方面是行业代表者对或出现的“蓝海”的担忧,如卓越集团总裁张远认为,当下中国是满城尽是综合体,繁华背后有风险;三益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晓兰在走访中国大小城市目睹一座座综合体的背后面临着惊人的高空置率问题,感觉“心拔凉拔凉”......
而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对中国商业地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的蓬勃信心——SOHO中国联合体以总价31.9亿元获上海古北商办地块,溢价率48%,楼板价为3.1万/平米;上海的“东八块”地块,美国汉斯以37.06亿总价,楼板均价2.7万/平米竞得;新鸿基地产以217.7亿全国总价地王获取徐家汇中心项目,溢价率25%......
新的商业时代里有新的思考和新的困惑——进入与否?选址如何?自持或以租售为主?如何定位与运营?这是地方政府、开发商、投资者和服务商都不得不抬头面对的难题。
一线城市大宗交易增多 商业地块遭疯抢
自今年10月,全国多个城市颁发新政前后,关于一线城市大宗商业物业成交的消息频繁传出。但事实上,早就今年初,商业地产市场便开始回暖。
以交投活跃的上海为例,SOHO中国联合体以总价31.9亿元获上海古北商办地块,溢价率48%,楼板价为3.1万/平米;上海的“东八块”地块,美国汉斯以37.06亿总价竞得;三季度,新鸿基地产以217.7亿全国总价地王获取徐家汇中心项目,溢价率25%;
华南方面,今年的大宗成交(5000万元以上的交易)较往年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确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如在广州市场,凯德商用以21.91亿的交易作价,收购了白云绿地中心零售部分二期项目;深圳方面,民生银行大厦以总价8.3亿元的价格整栋成交,交易金额和交易面积创下了今年下半年纪录。
由此看来,外资开发企业对于中国,尤其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的发展持乐观激进态度。其次是外资基金和投资机构对大型商业项目的收购。
据统计,2013年上海商业物业大宗交易共计18宗,总成交额264亿人民币,其中外资投资机构成交比例占86%,投资以优质低端的甲级办公为主,其次为核心区成熟运营购物中心,与2012年对比,2013年外资机构大宗成交比例上涨72%,可见外资已重拾对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市场的信心。通常投资机构的投资结算周期以5年为一个周期,从目前收购趋势来看,可见外资资金在短期内(5年)看好一线城市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