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红火老店向阳商场将关门 薄利多销却难挡高租金

   2014-01-11 厦门日报6200

  老厦门非常熟悉的“向阳商场”即将谢幕。

  上世纪50年代开门营业的“向阳商场”,即将在依旧繁华的老街区里黯然落幕。 

  虽然和建成百货关门时相比,这次的动静小了许多,但无论是对这家店熟悉的,还是住在附近片区的人,依旧对它的关门唏嘘不已——要知道,很多老厦门家中的锅碗瓢盆,都是来自横竹路的这家商场。

  这家老店走过怎样的历程?昨日,记者得到消息后,对这家老店进行走访,认识了在店里坚守33年的陈振川,听他讲述了他和“向阳商场”的故事。

  昔日红火老店 如今“清仓关门”

   “以前这个时候是最忙的。”听闻记者来采访,一屁股坐在店里矮凳上的陈振川,语调低沉,眼眶湿润,只有谈到过去店里的热闹景象时,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微笑。

  他说厦门有个习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添碗添筷,寓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因此,大家会赶在春节前买一套新的碗筷,“离春节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忙了”。1980年,年轻的陈振川退伍后进入这家国营商店,“从学徒做起,第二年就当柜台长了”。当时,“向阳商场”属于供销社系统,一共5个店面,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每个店面就是一个专柜,销售日用陶瓷、五金、塑料制品、洗涤用品及茶叶等。

  陈振川是日用陶瓷专柜的柜台长,“我们店曾是厦门出售日用陶瓷最多的店,春节前一个专柜就有8个销售员,忙都忙不过来”,店里的日用陶瓷来自泉州德化、江西景德镇、广东、湖南和山东等地,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景德镇的“青花玲珑”很受欢迎。

  时过境迁,当年的热闹,只能留在陈振川的记忆里。如今快过年了,但门口却挂起“清仓关门”的牌子,进店的顾客也不多。

  老店薄利多销 却难挡高租金

  几十年下来,“向阳商场”的位置一直没变,店里销售的,还是市民的生活必需品。不同的是,在2000年左右,这家国营商店跟着大潮流,转身成为民营公司,老员工陈振川等人的身份也为之一变,成为承包人,继续坚守着这家老店。

  由于各种原因,“向阳商场”的5个店面,逐渐缩减为3个,销售人员也大幅缩减。“我们做的主要是老顾客,薄利多销。”一位店员说,很多老顾客对这家店都有了感情,一听说要关门,纷纷表示“可惜”。

  拨打本报热线968820报料此事的老陈,也是一位对这家老店很有感情的老厦门,“上午我去店里买了两圈铁丝,两块五。去那里买习惯了,如果这家店关门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不方便。”老陈说,他的母亲已经80多岁,据他母亲回忆,这家店在他母亲记事的时候就有了。

  至于关门的原因,陈振川并不愿意多说。不过,他明确表示,高租金是最重要的因素,“重新承包,租金一下翻了好几番,我们还怎么做?”

  这一带的租金究竟有多高?在 “向阳商场”附近的大同路上也曾有一家知名老店——建成商店。这家老店去年初关门后,分割成几个店面出租,其中一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40平方米左右的店,月租金上万元,“利润有限,大部分都交租金了”。

   【盘点】 

  那些曾经的老店

  ●天地开明电影院

  它曾一度是厦门最好的电影院,但2013年12月31日晚,它放完了最后一场电影。

  ●厦门华联百货

  2010年2月3日,有着23年历史的厦门老百货品牌华联百货正式更名为夏商百货。

  ●华侨银行

  中山路轮渡路口的华侨银行成立于1925年,是首家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现在早已迁出,但骑楼上的“华侨银行”四个红字依旧醒目。

  ●鹭江剧场

  标志着“老厦门”文化娱乐繁荣的鹭江戏院(今鹭江剧场)建成于1942年,当时命名“金城戏院”。去年,鹭江剧场被拆,原址暂设为停车场。

  【观点】

  让市场决定去留  还是“出手相助”

  在读者老陈看来,这种烙上老厦门印记的老店,不应该就这样消失了。“‘向阳商场’这样的老店,应该保留下来啊!”老陈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手“拯救”这些老店,让它们保留厦门回忆,也能够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所以,老陈报料这件事,也是希望媒体能够报道,引起各界关注。

  一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则认为,购物中心和网购等的兴起,让百货店饱受冲击。今年以来,经济大环境不佳,百货店处境艰难。所以,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像厦门各大老百货纷纷转型其实是情理之中,而走百货的差异化路线也是转型的关键。因此,让市场决定这些老店的去留,也是一种趋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2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