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4招向融合力转型:人心增值、发展特许加盟

   2014-01-13 中国商界4710

  国外零售业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最近50年日本零售业态的演变经历了百货时代、综超时代、便利时代。1972年大荣超市超过三越百货,占据销售额首位;1998年综超、百货相继倒闭;2000年7-11便利店超过大荣超市,占据销售额首位;2008年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超过百货行业。再发展下去,应该是网购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给顾客带来不同的感受:百货时代的高雅,综超时代的便利,便利时代的温馨,网购时代的快捷。我国目前零售业态的演进大概处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综超主导时期。但消费者似乎已经厌倦了综超,所以,连锁公司纷纷在做升级版综超。

  两线融合枢纽

  在网络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买前“搜索”他人体验,买后分享自己的体验,这一切常常通过微博与微信来完成。他们的购买行为越来越受制于上述“两微”。然而,传统的以POS单品数据分析为依据的营销模式,指关注消费者过去的购买记录,对及时的消费者“感受”严重缺乏认知,这就需要创新营销模式,开发基于微信与微博的信息系统,帮助零售商真正做到即时、动态跟踪消费者感受。

  如富基融通发布的“微店”,作为连接零售商与消费者的沟通工具,日前已在深圳国贸天虹、东门天虹试点上线。这实际上为零售业从传统的单渠道、多渠道向现代的跨渠道、全渠道转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店员与顾客提供了社交购物平台。微博、微信、微店,构成了“三微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便利店将成为两线融合的枢纽点。

  便利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线上与线下的枢纽,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面广量大,就近便利;二是有大集团的支撑,有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经验,如在线订货,到店付款,送货到店,到店取货,还可以发展代理预购等新的业务,使便利店变成无所不包的服务站点,从而实现“跨界营销”;三是便利店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依靠健全的信息平台,可以与各类服务项目对接,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但要发挥这些优势,还需要便利店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良、升级与转型,如引进“微店系统”。

  便利店与其他业态不同,过去十几年一直是本土企业占有“地盘优势”,在网点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最近五年来,海外军团通过急速发展,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本土企业的地盘优势受到很大冲击,新进入的便利店不仅在成熟地区围剿本土便利店,而且开发新的商圈,如地铁、商务楼、经济开发区、高端住宅区、大型专卖店、城市综合体等。二是消费者开始分流,新进入的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比较清晰,商品与服务也比较时尚化、即食化,所以,这些便利店已在上海等城市中成为年轻一族的首选。

  市场规模做大,目标顾客群锁定,仅仅是开展新一轮竞争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嫁接更多的服务项目,做一系列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以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的提高,把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给消费者。接下来就可以通过特许加盟实现无须投资的更快速的扩张。这一状况继续发展下去,本土便利店,尤其是加盟店,有可能一夜之间被“翻牌”,变成了别人的店铺。所以,我国便利店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当前的竞争仅仅影响经营业绩,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大转型特征

  我国便利店已经进入转型期,要注意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年轻消费者日益成为便利店的主顾。调查显示,便利店约有七成顾客是青年人。这一状况改变了以往便利店无差异的营销格局。

  二是便利店选址紧跟着顾客的行踪。从家门口开始到地铁站再到商务楼、大型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选址区域大大扩展,新店不断涌现。所以,很多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大有超越超市与大卖场的态势。7-Eleven还把便利店开进了商务楼,取代了商务楼食堂的功能。居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还提供送餐服务,现在不仅年轻人早上吃便利店的饭团、三角包、三明治、豆浆等,单身在家的中年人也成了便利店的常客。对中餐,他们的评价是十二个字:价格适中,送餐到家,口味尚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7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