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南京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对于文化建设,委员们都深有感触,谈自己看法的时候,也涌出不少“麻辣建议”。
江苏一德集团董事长陈俊说,从牛首山到大报恩寺,再到门东、门西改造和甘熙故居,这两年南京确实很重视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这些项目,如果做得好,确实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但如果做得不好,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我个人认为,南京这方面的摊子太大,项目太多了。”陈俊说,真的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最好把“存量”拿出来做好,释放这部分能量,而不是去追求“增量”。如果明年的城市建设“步伐”,还是按照今年的七八百亿元的“盘子”,那南京城还是个“大工地”。无论是备受关注的环保问题还是今年书记提出的文化建设,都未必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那“存量”到底在哪里?陈俊表示,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比如既有的建好的场馆拿出来重新包装。”他说,像现在新庄的国展中心,自从河西的博览中心投用后,它定位就非常尴尬。国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又位于紫金山-玄武湖旅游示范区,在他看来,用处非常大,“可以做成一个大型的文化综合体,比如室内的娱乐休闲场所。”
去年老门东历史街区对外开放,勾起了很多南京市民对老城南的记忆。“但现在的门东有点‘不伦不类’。”陈俊说,既不是商业项目又不是政府项目。倒是想做成类似成都的宽窄巷子,有外地的游客,又有本地的百姓去休闲娱乐。但是,设计、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未来那里是什么业态,建成后负责营运的人必然受到很多限制。“与其花大力气再去做新项目,不如通过创新把这些‘存量’做好,让很小的投入能有巨大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