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张轩松:首创生鲜食品超市“突围” 专注核心业务

   2014-01-19 楚天金报9880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

  曾在去年11月以2亿元买入中百集团4.99%股份的永辉超市,再次出手增持,其持股比例已达到5%的举牌线。

  永辉超市是近年中国零售业的一匹黑马。今年43岁的张轩松,正是永辉的创始人,2013年福布斯榜显示,他的身家为39.7亿。

  永辉超市1995年在福州起步,最早只是一间微利超市。在1999年左右,沃尔玛、麦德龙以及家乐福先后进入福建市场,国内一些知名零售企业也曾在福建省安营扎寨,但张轩松凭借一手打造的永辉模式——以生鲜带动服装、日用快速消费品,开拓出了“新蓝海”,成功突围。

  2010年,永辉上市,被誉为“生鲜第一股”。张轩松带领着团队走出福州,攻占全国市场。2014年,永辉全国门店数量将超过250家,收入将接近500亿。

  高中退学闯商海 “方便实惠”成营销法宝

  张轩松的故事始于1990年。那年,他19岁,高中还没毕业就退学了,一个猛子扎进商海。

  他的第一次创业项目选择了卖啤酒。当时,福州啤酒批发市场还没有成形,“这就是机会。”他和合伙人提出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口号,虽然如今这已是再平常不过的营销手段,可在当时还没有其他人这么做。

  就这样,张轩松在啤酒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紧接着,他沿着啤酒批发这根“链条”进入啤酒生产领域。随后,他在福州一个小区内开了第一家食品杂货店,实际上,这就是福州超市业态的雏形。

  那时,张轩松并未预想到,有一天超市会如此大行其道,但他只认了一个经商之道:经济实惠,方便百姓。

  今天的永辉生鲜超市能够成功,同样体现着这一基本的指导思想。

  当时,张轩松坚持以平价销售赢得市场的经营策略,“一瓶可口可乐别人卖3块钱,我们只卖2.3-2.5元,对于顾客来说,这种实惠是看得见的,生意当然很好”。

  “天天平价”的经营理念,从这里开始成了张轩松经营超市的样板口号。

  如果当时的张轩松能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的光辉岁月也许会来得更早一些,当然,也有可能倒在疯狂扩张的道路上。但,他的命运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1996年,张轩松把宝押在了啤酒的生产上。

  关于这场并不成功的押宝游戏,张轩松的总结是:“很多东西考虑得都不周全,而且心急得很,只想着一下子赚到一两千万,想着一夜暴富。”结果,他摔了一个大跟头,亏掉了好几百万,如果没有海外亲戚相助的话,已粗具规模的永辉超市差点就要拱手让人。

  改变中找到生机 首创生鲜食品超市“突围”

  不过,这次押宝游戏也带给张轩松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当他在2002年1月亲眼目睹了竞争对手华榕的倒闭时,感触特别深刻。

  事实上,永辉和华榕之间的竞争从不曾平息过。永辉比华榕更早进入超市业态,不过,华榕步子迈得较快,搞连锁加盟、跨地区、跨行业等。而永辉最早做社区店,步子不是很快,但是很扎实。

  要想在商海里扑腾,速度只是其次,关键在于耐力。就在华榕倒闭、本土超市行业风雨飘摇之际,张轩松开始了扩张的势头。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举动,再次显示出张轩松精明之处:既营造了永辉鼎沸的人气,又乘势占领了华榕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不过,张轩松没敢有半点松懈,早在华榕倒闭之前,众多洋超市抢滩福州市场,他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决定在改变中找到生机。

  2000年7月。永辉第10家超市,也是福州第一家专业化“生鲜食品超市”开业。永辉率先开创了以新业态经营农贸超市的模式。这只是一次尝试,却也是永辉真正崛起的开始。

  永辉首创的“生鲜食品超市”的业态模式,避开了与洋超市在日用百货领域的热点竞争,积极抢占洋超市的空白点,规模定位在中型,商品定位以农副商品为主;购买力定位在中低层次,目标锁定家庭主妇。“超市光大没用,必须实惠实用,这是一片很大的市场。”张轩松说,“而且中国的农副产品还是零散性的,永辉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

  在这一块市场,永辉成功地避开了和实力雄厚的洋巨头正面交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8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