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化名)对3年前的那场堪称世界级的盛事记忆犹新。“火炬广场落成的典礼上,星光闪耀,10名奥运冠军陆续传递火炬后点燃了巨型火炬,国际奥委会执委海博格还亲临现场,我们感觉这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项目,太令人兴奋了。那段时间,全国各大媒体可是铺天盖地报道呢。”
刘勇是三亚中体万通奥林匹克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三亚中体万通”)的工程部人员,专门从三亚市驱车过来,为三亚海棠湾奥运火炬广场做线路检修工作。
夕阳中,巨大的火炬雕塑茕茕孑立,除此之外,周边的一切都已与那场记忆中的盛事无关。“三亚奥林匹克湾”,这个当年由万通地产和中体产业合作的2200亩超级大盘,本应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一个传奇项目,却最终沦为一场泡影。
“从万通总部来讲,不想再做这个项目了。”2014年1月15日,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很痛心,我们曾经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早已从中体产业总裁位置上退下的吴振绵,尽管已与三亚奥林匹克湾没有任何关系,但作为该项目曾经最核心的孕育者和推动者,也在记者面前难掩“梦碎”的痛惜之情。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三亚海棠湾现场了解到, 5年时间里,万通地产和中体产业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拿到1亩土地。项目原计划的2200亩土地已经挂牌出让,并陆续被阳光保险(放心保)、泰康人寿、国美电器、贵州茅台等“瓜分殆尽”。这些后来的大鳄们,或许并不知道这幅地块上曾经发生的波折离奇的故事。
三亚奥林匹克湾,原本是一个如梦境般完美无瑕的商业计划,冯仑和吴振绵两位大佬联手,并有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背书。然而,这些都没能敌得过“乌托邦的命运”——准确地说,是这个计划根本就建立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
波诡云谲反复无定的政商关系,海南刀耕火种野蛮生长的土地运作,政治周期所带来的无可避免的动荡,脆弱的“造梦者”联盟,建立在这些晦暗不清的基础之上,任何项目都如同沙上城堡,难以长久。
梦幻开场
2013年12月12日,如今已经是歌华中奥集团总裁的吴振绵,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2007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浪涌遍大江南北,几个外国青年计划在三亚建设一个奥林匹克村。时任中体产业总裁的吴振绵偶然得知了这一消息,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遂出资买断了这一“版权”,准备由中体产业来运作。
“不久,这个项目被提升到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受到三亚市、海南省、国家体育总局、国际奥委会的高度重视。2008年11月,每年一次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在瑞士洛桑举行,我准备好所有材料飞往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汇报,一个一个地找奥委会执委。最后汇报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方案得以最终敲定。”吴振绵说。
2009年3月16日,三亚市政府与中体产业在北京签署了项目建设合作意向书,奥林匹克国际村落户国家海岸。
随后,吴振绵找到了同样有海南情结的冯仑,二者一拍即合,计划合作开发这一项目。2009年6月,中体产业与万通地产共同组建三亚中体万通奥林匹克置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股权比例中体产业占46%、万通地产占44%、国际奥委会及中国奥委会各占5%。项目案名也由“三亚奥林匹克国际村”改为“三亚奥林匹克湾”,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整体开发7年,建成后将有体育、文化、休闲、商业四大功能。
当时,三亚市政府也向中体万通抛出了“大红包”。按照双方协议,项目涉及土地2200亩,约定价格为16亿元(约73万元/亩),这一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然而,这种约定价格的方式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土地出让政策公然相违背,这也为随后的争议和拖延埋下隐患。
“为了能将这个项目做好,冯仑团队和我们这边都堪称呕心沥血,方案几经修订,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反复磋商,最终的规划也非常漂亮和大气。”吴振绵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