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实体店要做“面” 别让电商成传统零售鸡肋

   2014-01-27 i天下网商4750

  熟悉三国演义的小伙伴,应该都还记得那个因为“鸡肋”两个字洞察曹操心理,而被杀头的杨修吧?

  历史一直在重复,只是从来不会简单的重复。

  相信大多数传统零售企业和品牌商在总结2013年工作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电商业务的增长率下滑或者不及行业平均水平,亏损额却在扩大。当然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存在,但应该也是凤毛麟角的概率。

  只要看看几个大的电商平台和搜索等入口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再看一下总的行业增长和新进入企业的数量,这三个大数字就可以推导出整个电商行业大致的情况。

  如果嫌麻烦,就采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直接搜索一些较大零售企业的“电商增长率”,看到的基本都是两三年前上线之时的豪言壮语,几乎没有一家敢于公布2013年的增长情况。

  面对收入占比不到20%,侵蚀公司利润却超过两成,同时又看不到亏损收敛希望的新业务,一个典型鸡肋,老总们该怎么决策?

  砍掉它?这个决心真的不好下。一方面电商代表了未来的趋势;另一方面公司这几年零零总总投入不少,百十号人马组织起来不易,想说放弃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留着它?看看2014年电商部门预算,想想还要上马移动互联网,再想想实体店也在滑坡,需要更多投入。

  这时候,要是有人端上一碗成功学鸡汤,估计你也会像曹孟德当年一样,大喊三声“鸡肋”。

  问题出在哪儿?

  公司的电商团队基本上会在总结中给出两个解释:一个原因大体上会说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PC零售已经过时,公司需要进一步投入,抢占移动电商时代的制高点。还有一个解释就是竞争太激烈,营销成本上升太快,人力资源匮乏。

  更专业一点,还是会觉得公司投入不够,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因为互联网专家们说了,电商时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想着盈利不可能做好电商,只有到了行业前三名才有机会盈利。

  看着长篇累牍的教诲,看似有理有据的分析,通常,做传统零售的我们都会深信不疑。

  好与不好,其实都可以找到无数原因。然而商业最核心的本质,还是要看看在从事的生意的价值链上,目前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价值。

  以传统百货商为例,随便打开一家国内知名百货企业的线上商城,看到的网站无论在浏览结构、分类结构、商品和品牌结构等方面都大同小异,看完十个之后,有没有人能记得住哪一家有什么特点?

  “没特点”在商业意义上内涵就比较丰富了,最直观意味着营销费用没办法节省,减少费用投放流量,立刻就下来了。其次就是转化率必然欠佳,运营成本必然相对较高。因为没有特点,意味着都不知道消费者该买什么,只能往上堆商品和品牌,这个动作的成本相信大家都能算出来。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没特点的本质问题在于没有强势品类。简单而言,在传统实体体系下,百货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和商圈选择以及定位等原因,有意无意都形成了一定的强势品类。普通消费者都知道买什么,要到哪个商场可以买到的可能性最大,因而每个活下来的商场都是有一定品类经营能力的。

  一个强势品类的形成需要很多年,这个规律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适用。然而,当你把在一个实体区域数一数二的强势品类搬到网上,发现立刻不那么强势了,销售效果也不佳,也就不敢坚持打造一个强势品类,于是周而复始,开始进入了鸡肋状态。

  出路在哪儿?

  让我们回到“弃”还是“不弃”的问题上吧。

  这个问题其实答案非常明确,因为已然没有退路。

  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百家规模以上零售企业增速已经连续两年下降,百货业超过70%的企业在2013年出现了负增长,以目前3-4%的行业平均销售净利润率来测算,即使线上零售增长率回到正常的30%左右,传统零售企业的安全边际已经几乎没有了,一句话:退无可退了。

  背水一战在历史上往往有些悲壮,传统零售企业从数字上看,也不得不应该有点悲壮的心态了。尤其是以联营制为基础的百货,一旦销售下滑到一个临界状态,立即进入供应商用脚投票的恶性循环,绝不存在一年下滑几个点的侥幸状态,而是到一个临界点后就将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7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