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王石婚变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而人们对于王石本人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无论是辞职、登上还是留学,王石的变化一直引起外界的热议。
2011年,在众人均在讨论千亿万科之后的发展时,王石却低调地远离了一手打造的辉煌,转身奔赴美国开始为期3年的海外游学的新里程。“我只是完成‘万科’这件作品的其中一人,不会把它当成我的儿子。能力尽到了,任务完成了,虽然有感情,还是要走的。”王石说。与1999年辞去总经理相比,王石这次的离开更为彻底。
1999年辞去总经理后,王石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他选择亲近大自然。在他53岁时,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还因此创造了中国人登顶珠峰年龄最大者纪录,而从1999年到2004年,从非洲到亚洲,从乞力马扎罗到珠穆朗玛峰,五年间王石完成了对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为什么50多岁的王石会有勇气去挑战珠穆朗玛峰?这与王石亲历改革的多年经历,和在商海的沉浮是分不开的。根红苗正的出身使他一直有教父情结但他并没有成为教父,他所提出的房地产商业化、精细化理论,受制于中国市场的现实,只能在极为狭小的范围内推广。也许正因为如此,王石才四处登顶,将世界高山踩在脚下,来弥补内心的缺憾。如今攀登完珠峰的王石又开始挑战知识的高峰。王石曾表示,“从登山转向求学,是个人修为方面的变化,但本质上都要攀登。这也是选择,我最后的选择是60到70岁的时光在学校求学,梳理自己对于人生、企业、社会方面的思维和体会。”
其实,王石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对人生有非凡领悟的人。在管理上,也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对万科实行的“加减法”就轰动一时。上世纪90年代初,雄心勃勃的万科一度多元化,一段时间内,其触角延伸到了地产、零售、证券、工业、文化,就连蒸馏水和电影都有他们布下的棋子。而1994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再次出台。1995年,为渡过难关,王石强硬地把万科旗下的写字楼、酒店等非住宅的产品全部改为住宅,并从此确立了万科的住宅地产模式。从尝试多元化,到坚决做减法,王石带领的万科方向简单鲜明:定位于住宅,定位于中档的住宅,定位于适合城市白领的中档住宅。
事后,有人给王石的评价是:“1984年,当国人并不知道房地产具体是什么时,王石在深圳创立了万科;1993年,当国内资本市场还尚属陌生之时,王石带领万科A股成功上市,当国内市场在本世纪初面临多元化诱惑时,万科在王石的带领下意外做起了减法……”王石对于万科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无论他是不是管理者,他的思想也会一直影响着万科。
有人评价说,王石人生的巅峰,始终处于一种自我分裂的状态。放弃股权,放弃管理权,这两个决定都有违人性。放弃股权,让王石割掉了人性中最致命的弱点——贪婪。放弃管理权,则激发集体的智慧。这或许就是王石最成功的一点,学会“放下”。而放下其实并不是全放,总要有一个东西坚持下去。当然,由于坚持,可能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是,你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在增加,这就变成了自身修养的提升,这才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文/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