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化的十几年里,开发商的第一次融资浪潮是和银行的“亲密接触”,银行直接贷款的支持让不少开发商赚得钵满盘满;随后,一些敏锐的开发商开始寻求融资的多元化,上市、RETTs与信托产品成为新的“救命稻草”;到了今天,第三次融资浪潮只能更多地向民间资本和借壳上市伸手了。
但是,即便再乐观的房地产业内人士也承认,随着调控加码和融资渠道收紧,房地产业必将经历优胜劣汰的整合“阵痛期”。
我们认为,兼并收购将是资源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对于那些本身实力比较弱的开发商来说,或许只有一幅土地,十来名员工,这是抗不住风险和难以持续融资的。因此,这些小开发商只有紧跟大开发商,以项目换资金。“这种间接融资是迫不得已的,但是早早把企业卖掉,或许还能卖一个好价钱,越晚卖就卖不出好价钱。”不少分析师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房地产企业大多是融资多元化和资金实力强劲的开发商。可以归纳为几类,一是央企,也就是国字带头的开发商;第二类是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开发商;第三类是这两年通过买壳上市的开发商;第四类是操作健康灵活、具备细分市场的中小开发商。
另外,明智的开发商还会选择提早一步走完降价路。比如,在今年“金九银十”打出价格战,尽快实现销售回款。这一自救措施既适用于小开发商,也适用于大开发商。因为大开发商同样需要资金支持,才有实力后发制人、兼并优质的中小项目企业,最终成为市场整合的胜出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