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界要变天:收购战此起彼伏 垂直电商还有未来吗?

   2014-02-21 新浪微博电商老兵斗牛士9550

  马年春节以来,国内电商界风起云涌,不断传出各类收并购信息。先是京东赶在农历大年三十举国欢腾边看春晚边抢微信红包的节点,抢先阿里提交上市申请, 融资金额15亿美元,这家号称要做中国亚马逊的B2C电商平台给了马云一记重拳。而几乎就在同一天,赴美上市第一股的B2C垂直电商麦考林被收购。2月14日,专注特卖的垂直B2C电商唯品会宣布战略投资乐蜂网1.125亿美元现金,持股比例75%。这几天又传闻腾讯将在近期正式参股京东,自家B2C电商平台易迅或被并入京东,再加上基本板上钉钉的腾讯战略投资大众点评网,腾讯的电商矩阵版图已经迅速扩张。而最新的爆料信息是B2C综合电商1号店将与以图书电商起家的当当网进行战略合作。

  这个2月,电商界发出的最大感慨就是“国内电商界要变天了”。近期的多宗B2C电商收购表明,今年垂直电商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期。在这一场场资本运作的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如此多的合纵连横产生?做电商真的还有未来吗?

  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是B2C电商资本的黄金时期,2013年除天猫、京东以外的大多数B2C电商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当当、凡客、麦考林等电商或遭遇增长瓶颈、或遭到质疑、或股价下滑。在B2C电商领域,平台化和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3年Q3季度,天猫与京东的B2C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8.6%,其中天猫稳居行业首位,占比51.1%,京东占比17.5%。淘宝和京东未来占据超过80%B2C电商市场是个大概率事件,留给其他的B2C电商空间越来越小。

  B2C电商要长久存活绕不开的三大难题是流量、客单价和成长性。

  首先是流量。在几年前,也许我们还会说做电商远比做线下渠道更有优势,没有店租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等,但到今天很多人突然惊讶发现线上的流量成本远比线下高得多。目前每一家B2C电商平台都面临流量之困。普遍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是B2C电商集体面临的重大挑战,淘宝和京东衍生出很多新品类新项目建所谓电商生态平台的原因,一方面就是要吸引流量,另外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的转化流量。

  其次是客单价。流量获取成本上升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当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大于单客利润时,我们很难看到电商的未来,而应对的最好策略是提升客单价。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各大电商平台的客单价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滑。根据京东的招股书数据测算到,京东2013年的客单价大概在400元,而在2011年客单价曾达到接近500元,下降了100元。唯品会12年第二季度的客单价是170多元,而当当的客单价一直都未突破100元。而客单价下滑的背后是B2C电商红海市场的惨烈,在电商行业规模增长放缓,进入者越来越多,各平台互相进入竞争对手腹地的情况下,一方面是要不断扩充类目来榨取网站的剩余流量价值,一方面是要为抢夺有限的客户资源 发动价格战,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客单价不断下滑。

  成长性。这也是支撑B2C电商上市股价的重要力量,老兵斗牛士之所以从短期内不看好B2C垂直电商的原因就在于很难解决成长性问题,或者说是市场规模问题,很多垂直电商平台动不动就会拿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来为自己的未来背书。我们以服装行业为例,这是最成熟的电商领域,整个服装的年产值在1万亿元,在发展了十几年后当前的电商渗透率也才20%,更何况是其它产业了。那些产值仅有几十上百亿的行业,你的电商渗透率能达到20%吗?假设能达到,那这20%中又能占多少市场份额呢?可以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B2C垂直电商会被收购整合。目前关于成长性最好的故事莫过于发力移动电商,但如果站得更远去考虑B2C电商,就会发现移动电商只是PC电商的迁移,流量从长期来看会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如果本身行业的市场份额有限,把客户从PC端赶到移动端并不能帮助电商平台解决流量的增量和市场规模问题。

  在这一轮轮B2C收购并购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B2C垂直电商前景的不乐观,资本急于套现或许是其中的真正动机。传统的电商红海领域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挖掘了,选择被大的电商平台收购已经是最好的归宿。而在经历了一次次洗牌以后,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是B2C进入天猫和京东两大寡头的垄断期,我们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电商产品价格会呈现上涨趋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5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