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3年成了多数零售企业的“大考年”。电商凶猛,舆论看衰,“很多人”觉得实体零售业不行了。
在不转等死,转了怕转死的的纠结中,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开始谋划转型。当互联网成为热点,满世界都将互联网思维挂嘴边后,几乎所有的转型又都得与互联网扯上关系,不然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创新、谈转型,结果如何?试水电商的实体零售不乏先烈、先驱之壮举,无数的英雄仍在后继。
万达折腾了一年,信誓旦旦,成果怎样?王府井做了两年,情势如何?即便是破釜沉舟如苏宁易购、标新立异如银泰网,也仍在摸索中。于是乎很多企业便停止了转型,退回等死状态,另一些企业退回又不甘心,再次转型,又失败退回……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迷失在战局里了。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已经被电商折腾了好些来回的实体零售,如果仍然像最初被电商的“魔力”吓得慌了神,未免有点脆弱,都到这份儿上,是该静下来好好想想未来的改变,是时候回归零售本源了。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零售企业的劣势是惯性造成的改造障碍,优势是已有门槛不是谁都可以逾越。那么,我们是否将这个优势真的发挥到了不可逾越?零售本质是买卖及其相应过程和感受,是通过商品和体验来实现的,物美价廉、因客而变便成了我们经营上不变的信条,最终达到宾至如归。扪心自问我们的企业,除了将之挂在墙上、印在册上或当口号喊喊,有多少企业真正用心去做了?
当我们抱怨客流少了,客单价降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到底为消费者做了什么?
当我们看到乐城超市在合肥每家店都有爆棚的人气时,有多少人会像王卫总经理那样,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差异化商品,除大力推行“买手制”外,还亲临各地甄选。
当我们艳羡“单店之王”伊藤洋华堂成都双楠店不可思议的销售时,有谁知道他们每天的生鲜会因早晚顾客的不同而进行二次陈列、就算一款炒饭也得所有试吃人员全票通过,只为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口味。伊藤洋华堂还是成都第一个购买天气预报的零售公司,每家店铺必须根据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调整商品,如果下雨,卖场会摆出雨伞和雨靴,如果温度升高,雪柜里的冰激凌便会有所增加……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三枝心底那最朴素的“因客而变”理念——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象给顾客销售什么样的商品,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他们希望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
互联网思维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颠覆一切的杀手锏,企业以为电商了,O2O了,大数据了,业绩就会爆增,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最终换来的将是失望,它可以锦上添花,但未必能雪中送炭。
实体零售商们应理性地看到自已的长处并强化它,将自已最擅长的发挥到极致,宾至如归才是我们真正该有的样子,才是我们立足之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