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长王勇:城市进步需找短板 三亚房地产正转型

   2014-03-17 瞭望东方周刊4970

  我们2014年的供地,主要倾向产业,把地产和产业结合在一起。如果是纯商品房,我们供地的范围、条件,门槛就要高一点,如果把它和产业结合,政策就更宽松。

  57岁的山东阳谷人王勇,担任三亚市长已有5年。

  在2014年两会现场,面对一拨又一拨媒体记者,王勇一直笑容可掬,彬彬有礼,滔滔不绝。不管是“正面”问题,还是“负面”问题,他都坦然应答。

  王勇来自中国最南边的浪漫之城三亚,这是一座一到冬天就人气爆棚并且每每成为舆论焦点的新兴城市。在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雾霾压境的趋势下,三亚的清新空气和阳光沙滩更成为人心所向的宝贵资源。

  在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和“离岛免税”等政策的推动下,三亚的游客人数在5年内增长了一倍,房地产高温不退,房价直逼北上广,机遇和挑战也由此而生。

  一个城市的进步,需要找短板

  《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春节,不少关于三亚旅游业的负面消息引发关注和议论。你在去年两会上,表示要不惜牺牲财政收入来整治三亚的旅游业。现在看来收效如何?今年春节,从铁路和航空的数据看,三亚似乎更火爆了,原因是什么?

  王勇:整治的效果大家自己能看到。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太现实。对三亚,大家爱之切,关注也切。作为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在社会上引起这么高的关注度,我们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有压力。每年出现这么多负面报道和评价,都是我们改进的动力。

  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自己找问题。首先是政府部门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开展民生体验活动,自己主动找问题。然后通过政府12345热线广泛征集大家的反映、投诉、批评建议。2013年国庆黄金周,各部门找出来60个问题,我们当时就提出:整改60个问题,迎接春节黄金周。把这些问题整改了,使得春节黄金周能让市民满意,让游客满意。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在我们又在找春节期间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倒逼机制。一个人的进步,需要找缺点;一个城市的进步,需要找问题。我们有个短板理念:一座城市好不好,不在于你的长处,而在于你的短处。我们自己感觉有所进步,但不敢说这些问题不会反弹,不会有新问题。有问题我们再找,再整改。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是基于三亚自身的特点。三亚的历史太短,才20多年历史。我山东老家那个县城,隋朝就是县城。成都的记者昨天问我,三亚和成都比怎么样?我说这个没法比,除了海洋与内陆的差别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成都的历史悠久。成都的管理,成都的人文条件,成熟的过程早就已经走过了,但是三亚现在才开始走。

  我们一方面积极欢迎来自各方面的建议、批评,另一方面也在争取,别人用十年走过的路,我们能不能用三五年完成。

  除了压力之外,还有一种鼓励,那就是每年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这说明什么?自然条件仅仅是一个方面,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是一个方面,而这座城市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瞭望东方周刊》:三亚在成长变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在哪里?

  王勇:三亚的硬件配置、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能那么快。我们的服务、管理,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能适应。

  我对三亚的理解是,游客数量的增长,和游客对服务要求的提升,这两个方面,与我们每年所提供的这种有限满足之间的矛盾,还在加剧。因为需求增长得太多,是25%到30%的增长,而我们的满足能力是10%的增长。

  今年春节黄金周,交通承载力超限。我听人说起,有人有急事离岛,但出不来。说“你只要能让我离开海南,你让我飞到乌鲁木齐去,我再回北京都行”。有几天,过海都难。

  像这样的情况,游客就不满意,就要宣泄,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很大的点击量,对三亚的影响就会很大。

  三亚是一座刚刚发展起来的旅游城市,从2008年到现在,游客增长了一倍:2008年是600万游客,2013年是1228万。基础设施能翻番吗?服务人员能翻番吗?服务市场的管理,包括本地人员的条件、政府的管理水平,不能一下子就跟上。

  就像我常说的,我家只有招待两桌客人的能力,来了10桌客人,来都来了,不能把人家拒之门外,还得尽可能招待着、照顾着。我辛苦一点儿也想把他们照顾好。但是无论怎样,两桌的条件,也招呼不了10桌的客人。九寨沟去年是这样,三亚的冬天也是这样。

  所以说我还是认为,怎么客观地看待这个城市很重要。这两年,大多数游客和媒体朋友对三亚的理解和包容更多了,极个别的媒体还一直盯着。

  违章建筑一年拆除100多万平方米

  《瞭望东方周刊》:“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后,三亚曾出现房地产的膨胀以及大量的违规建筑。现在治理情况怎样?我们在三亚看到有大面积容积率很高但是又并不整齐的建筑群,会不会给城市留下后遗症?

  王勇:你说的是旧城改造片区,新的片区我们规划是很好的。旧城改造有很多客观因素,要改造旧城,政府就要和原住户之间博弈,他跟你要的不是1:1换,可能是1:1.2,再加上开发商的利润,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把容积率提高了。我们现在旧城改造为什么慢,原因就在这里。

  假如要政府投入更多来补偿这部分需求的话,我们没有这个财力。我们一年才几十个亿的财政收入。政府卖地的钱主要是给老百姓做补偿,除了正常的补偿之外,我们还给老百姓建了风情小镇,投入也非常大。

  新片区,比如亚龙湾、海棠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比较规范。

  还有就是违章建筑,因为三亚的房价太高,有的人就铤而走险。违章建筑,我们现在一年的拆除量是100多万平方米,但还是打不过来,打不胜打。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三亚的崖城等地看到,有大面积的违规建筑拖了很多年都还没有拆除,像南滨花园、南山花园、椰岛阳光花园等等。现在大量地住进了“候鸟”型的越冬老人,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王勇:那个地方,省里已经作为一个案子,抓了好多人,有些是处级干部、农场场长。案子正在办,还没有结案。这个怎么处理,我们要根据省里的要求再做。

  政府一直在强调不允许这些问题出现,利益驱动下,却总是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方面我们出台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打击来威慑。我们还提醒人们不要购买这种没有产权的房子,春节期间集中宣传这个事。

  违规建筑,土地证都没有,买那儿的房子就是图便宜,几千元一平方米,但是基本权益都保障不了。比如你是哈尔滨的,你冬天在这儿住,夏天回去,我们打击违法建筑,就给你拆了,你冬天再来,这个房子就没了。

  所以我们一直在宣传,千万不要买那种没有产权的房子,你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产业转型从供地开始

  《瞭望东方周刊》:三亚要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除了发展旅游,还要“宜”什么样的“业”?

  王勇:这就是我想说的三亚的房地产正在转型,正在转向金融、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智慧产业等等。我们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住宅开发增长6%,旅游增长34%,基础设施增长30%,社会事业增长2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67%这些你就能看出来我们的转变。

  这个转变从供地开始。我们2014年的供地,主要倾向产业,把地产和产业结合在一起。如果是纯商品房,我们供地的范围、条件,门槛就要高一点,如果把它和产业结合,政策就更宽松。

  我们希望三亚的地产能够和产业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来三亚工作,边工作边享受三亚的自然条件阳光,空气。如果设总部达到一定条件,高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给予50%到70%的奖励,用于在三亚买房子。

  我们用这种方式吸引人才,吸引更多的机构,这样,房子就不会一直空在那里。这些人一方面是引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消费群体。

  最终,三亚的消费群由三部分人来构成:三亚本地人,游客,三亚新居民。三亚新居民,是通过三亚提供的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的产业从业人员。

  慢慢地,三亚将用消费来支撑这个城市的经济。三亚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转型。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转,所以叫“宜业宜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9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