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建智慧城市、促小城镇发展

   2014-03-20 金融界454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3月17日全文公布,这份八篇三十一章、长达3万字的规划纲要,内容覆盖很广,甚至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范畴。实际上这并不奇怪,正如中国的许多重大改革,新型城镇化在本质上就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城镇领域的投射。

  阅读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可以发现,除了此前曾透露的内容——如人的城镇化、城市群、集约化发展、农地确权与流转、户籍改革、地方发债等问题之外,规划中还有一些不同于过去的内容,值得引起各方关注。安邦(ANBOUND)高级研究员贺军带领的研究团队仔细梳理了规划内容,通过信息分析方法提炼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受篇幅所限,只能给出简要分析:

  首先,国家制订了一个相对谨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在2012年,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52.6%和35.3%。这意味着,8年时间只需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4个百分点。而1亿左右的总落户量,也比此前传闻的2、3亿人口要少得多。以人均15万元的投资量匡算,产生的新投资建设量为15万亿元,比过去估计的25万亿甚至40万亿要小得多。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调是谨慎而务实的,这也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风格。

  第二,规划给出了明确的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在中国政府体系内要推动一件事,给出考核评价指标是很重要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四个领域,给出了18项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既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标准,也是中央试图调整城镇化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这些指标将成为评价政绩的硬指标之一。我们相信,新型城镇化指标将会对经济政策有显著的牵引作用,并将对“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和制订产生不小的影响。

  第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受益领域是交通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了系统性,不论在城市群还是在小城镇的建设中,各种等级的铁路、公路及航空网络建设都是重点领域。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确信,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主要体现为单个城市的规模扩张,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则要限制单一城市规模的扩张,同时高度强调城镇体系之间的关联。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交通网络建设将成为重要的载体,也会成为投资充裕的领域。交通网络建设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充满想象空间。贺军还认为,交通建设在未来6、7年的作用,甚至可能相当于过去十年房地产发展的地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5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