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热点,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整合线上线下的O2O零售业态正在形成。不过谈到O2O零售模式,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玩法。但真正的O2O是什么?似乎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最近,姗姗来迟的京东高姿态地打出了自己的O2O牌,与腾讯、阿里围绕着一线城市的大商家布局不同,京东选择了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便利店合作,一口气与15个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签约,包括快客、好邻居、良友、每日每夜、人本、美宜佳等本地知名便利店品牌。
京东O2O打的究竟是什么牌?要找到这个答案,就必须研究清楚京东模式与其他电商的区别,因为模式不同,意味着在构建O2O零售未来形态上也会泾渭分明。
长江商学院在今年初发布了一份《中国在线零售业报告》,以产业链价值要素理论为基础,对阿里、京东、腾讯、苏宁等主流业态和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大价值要素分析得出,阿里的平台及现金流优势明显,但对产品流缺乏控制力;腾讯长于信息流和社交模式,不够接地气;而京东的优势则体现着偏重产品流和零售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京东多年来在产品流及自有物流体系的长期投入,累积起了丰富的采购、物流、仓储、配送等供应链管理经验,实现了产品流增值与“市场壁垒”的形成。京东与万家便利店牵手的O2O玩法正是充分发挥了在产品流和供应链管理上的长项,给线下零售店输出互联网化的能力,同时增强自身优势,从而在实物O2O领域与竞争者迅速拉开距离。
通过与便利店资源的合作,京东能够释放涵盖其在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产业链价值能量。如果说过去京东是在建一个“蓄水池”,如今这个池子需要发挥价值了。一直以来,供应链服务优势是京东的价值“底牌”,目的是以互联网方法和技术改造传统零售业,即零售业互联网化模式,而京东在供应链服务方面的优势,将随着其O2O的实践和探索,得到更有效的能量释放。
这种能量对于京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线下便利店有助京东实现渠道下沉,成为获取三、四级城市用户的触角,帮助京东的产业价值链条拥有更广泛的用户覆盖和规模经济;二是京东虽然持续扩展品类,延伸到家电、母婴、鞋服、百货等,并推出了pop平台增加商品品种,通过便利店的窗口,能将用户导入京东,盘活更多品类的销量转化,延伸一站式购物;三是线下便利店能弥补京东物流配送对三四线城市覆盖的不足,有效帮助线下商家实现O2O服务,推出更个性化物流服务,如“1小时达”、“定时达”、“15分钟极速达”等,让京东的实时物流配送体系有效行程,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