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家奥特莱斯
悄然关门
昨天上午,记者走近汉口龙王庙“沿江一号”商业综合体时,看到外墙上最醒目的大招牌赫然是“华中家纺城”。进到卖场里,满眼都是卖床单、被套、枕头等家纺用品的店铺,店老板们热情的招徕着生意。
“这里的奥特莱斯呢?”记者询问保安。他想了想回答:“是那个卖打折品牌货的店吧?已经撤走差不多一年了。”
2011年,武汉首家奥特莱斯折扣店在“沿江一号”开业时,曾放言要打造国内档次最高、品牌最全的奥特莱斯。其后一两年,记者也曾到现场探访,一度找到过GUCCI、PRADA、ARMANI等大牌的尾货,但如今这里已难寻大牌的踪迹。
记者全场绕了一圈,只在地下停车场里,看到有块还未变更的停车告示牌,上面写着可以使用奥特莱斯优惠停车券,似乎在告诉人们奥特莱斯确实在这里存在过。
在“沿江一号”的经营方武汉盛唐商业管理公司,记者找到一位此前负责奥特莱斯项目的工作人员。
他说,该处奥特莱斯在2011年上半年刚开业时,吸引了很多武汉人的关注,当时引入了上百个国际品牌,占据了1到4楼的卖场。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生意难有起色,前年开始,有商户陆续撤走,奥特莱斯经营面积慢慢缩小到两层楼,去年6月正式关门。“去年下半年,变成了华中家纺城。”他的语气里充满了遗憾。
消费者抱怨大牌少折扣小感到很失望
“早前逛过北京、上海的奥特莱斯,当年听说武汉也要开奥特莱斯,很兴奋,可等到真开出来了,又感觉不是那个事。”提起龙王庙“沿江一号”的奥特莱斯,家住汉口香港路的谷小姐更多的是失望。
当时奥特莱斯一开业,谷小姐就约闺蜜去逛,本来还打算荷包大放血,结果发现那里品牌不多,款式比较旧,最后只草草买了一个包包就走了,“后来再没去过。”她说,这家折扣店开在室内,面积小,当时她就觉得不像奥特莱斯,像个商场,不太可能做得起来。
家住汉口后湖的李女士,至今记得自己逛龙王庙奥特莱斯的次数:3次;记得更清楚的是她在那里购买商品的数量:0件。
李女士说,第一次去还有点小期待,结果发现那里停车不方便,人气也冷清,逛了一圈还没找到中意的商品。后来,她抱着奥特莱斯能慢慢做好的希望,又去过两次,但都没有消费,不是没中意的款式,就是折扣不划算。“再后来,黄陂奥特莱斯开业,我就再没去过龙王庙那家。”
记者近两天采访的多位消费者中,对龙王庙奥特莱斯从期望到失望的原因是:品牌尤其是一线大牌少,折扣不划算,交通不方便,在室内逛起来不舒服等。
选址、定位先天不足
没能真正“奥特莱斯化”
盛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分析,最初,是台湾百货界的太平洋集团租赁盛唐公司在沿江一号的物业,做奥特莱斯项目,对商户实行扣点制,有点像商场经营模式,可能因此对品牌吸引力不够,生意一直不好。后来太平洋方面撤走了,盛唐接手做了一段时间,仍没有起色,公司一度亏损严重,最后只能转型。
他还说,龙王庙奥特莱斯靠近汉正街,周边交通比较堵,而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的定位与附近主打批发生意的商铺有点不搭,有消费者可能因此觉得这里有点“LOW”,不愿意来。
黄陂盘龙城奥特莱斯人士认为,国内有些奥特莱斯经营主要采取逐级代理模式,非品牌直销,价格上没有太大优势,也没有足够多的国际一二线品牌入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
“龙王庙那家奥特莱斯败走武汉,并不能简单归结于奥特莱斯业态在武汉水土不服。”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吴先明说,作为销售大牌尾货的名品折扣店,在国外,奥特莱斯多选在市郊开店,一方面能降低租金成本,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避免折扣销售对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龙王庙奥特莱斯选在武汉市区开店,体量不大,引进品牌有限,交通、停车不便,存在先天缺陷。
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认为,龙王庙奥特莱斯只是挂了个奥特莱斯的牌子,在选址、定位、商品、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奥特莱斯化,被市场淘汰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