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地产“换帅” 贺建亚急于扩大规模冲刺千亿目标

   2014-04-17 时代周报3660

  “折腾”了大半年的招商地产人事大变动终于有了些眉目:一手将招商地产“带大”的林少斌“主动”辞职,宣告招商地产进入“贺建亚时代”。   

  这个消息并不出乎业界的意料。去年7月份,从林少斌卸任招商地产行政总裁和党委书记开始,一场由招商局集团层面主导的人事大变动就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经理贺建亚取代董事长成为“第一责任人”早就被业界解读为招商局有意将贺建亚扶上位,从而顺理成章地接过招商地产的“帅位”。   

  尽管是招商局系统的“老兵”,但行事低调沉稳的林少斌似乎已经与招商地产所处的现实格格不入,对于已经从第一房企阵营掉队的招商地产来说,精于管理、作风激进的贺建亚才是最佳人选。这也意味着,在“要规模还是要效益”的问题上,招商地产似乎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林少斌老帅挂印  

  尽管招商地产董秘刘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这不是什么热点话题,是公司正常的人事变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林少斌的“辞职”还是吸引了业界足够的关注。   

  4月4日午间,招商地产发布公告称,因集团工作安排的调整,林少斌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此外推荐孙承铭、付刚峰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这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为招商地产的领头人的林少斌第二次发生职位上的变动。   

  去年7月,林少斌就卸任了招商地产行政总裁和党委书记一职,但继续保留董事长的职务,但在招商局集团担任总工程师。   

  彼时,被业界捕捉到的另外一个重要细节则是,贺建亚不再担任招商地产纪委委员一职,但继续担任总经理和党委副书记,并成为招商地产“第一责任人”,“主持全面工作”。   

  大股东招商局集团的用意并不难理解。从这次人事调整开始,董事长林少斌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转移到招商局集团,而招商地产的实际权力也已经由贺建亚接管。   

  这被看做是一场颇具深意的人事大变动的开始。在此之后的相关人事调整还包括,监事会主席吴振勤、董事财务总监黄培坤辞职,招商地产随后聘任吴振勤为新的财务总监,同时还任命了一位副总经理。   

  由于到目前为止,招商地产还未公布最新的董事长人选,所以林少斌挂印或许并非是这场人事变动的结束,与此同时,孙承铭进入招商地产董事会也颇耐人寻味。据记者了解,孙曾在2011年初短暂担任过招商地产的董事长,而后调入招商局集团分管地产板块,其具体工作就是负责集团的地产资源配置。   

  招商地产在对新晋提名的两位董事的介绍中称,两位的加入“让公司未来在资源获取和业务拓展创新以及融资支持等方面会得到更大的优势,更有利于招商地产借助集团的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贺建亚时代  

  相比于去年7月的那次人事调整,林少斌辞职的象征性意义或许更大。据业界一些知情人士介绍,对于大股东是央企招商局集团的招商地产来说,此类的人事变动通常是大股东意志的体现,换句话说,林少斌所谓的“主动辞职”实则是集团在给贺建亚一个正式的“名分”。  

  老兵退出,招商地产正式进入“贺建亚”时代。   

  如果将林少斌称为一个“建筑师”,那么贺建亚或许更像是个舵手,相比于林少斌的沉稳低调,贺建亚显得并不是那么保守。   

  令业界记忆犹新的是,去年(2013年)9月,刚刚就任“第一责任人”不久的贺建亚就抛出了总额达64.87亿元的增发方案,此时距离招商地产上一次增发方案获批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2008年,招商地产增发募集近60亿元获批,此后,就再无此纪录。   

  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招商地产的这次增发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强有力回应。但它释放出的一个明显信号则是,贺建亚绝不是“低调”的林少斌,已经开始全面主持工作的他在未来极有可能为招商地产带来更为激进的扩张策略。   

  这种预测并非空穴来风。2014年初,近两年在土地市场一直较为低调的招商地产就开始疯狂地拿地。林少斌辞任几天后的4月8日,招商地产就联合上海一家企业拿下紧邻上海自贸区的一宗土地。   

  根据公开数据,招商地产今年第一季度就拿下了11个地块,拿地金额近百亿元,相比2013年全年已经呈现出更为激进的态势。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开始,招商地产表现出了对一线城市和区域性大城市久违的“好感”,如上海、广州、武汉等,而在整个2013年,招商地产拿下了19个新项目,但均处于二、三线城市。   

  同为名校毕业,同为“工程师”的贺建亚和林少斌给业界留下的印象截然不同。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林少斌在房地产行业浸染多年,资历颇深,但为人低调,专业气质更浓;相比之下,历任蛇口工业区企业管理室副主任、主任,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系统主任,招商地产副总经理、总经理的贺建亚则更为高调、激进,与林少斌相比,贺建亚在企业管理和运营方面则更为擅长。  

  发力千亿目标   

  “类似这种层面的人事调整,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在发展思路或者策略上要作出转变”,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宋丁看来,近几年的招商地产“在整体策略上偏保守,想要突破,却一直找不到方向”,曾位列“万保招金”四大龙头房企之一的招商地产逐步掉队已是业界共识。   

  2013年,万科已经实现了销售金额逾1700亿元,保利签约金额逾1200亿元,招商地产则仅为432亿元,差距到底有多大,不言自明。不仅如此,招商地产还面临着后来者的挑战,如曾经还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恒大、碧桂园等也在2013年纷纷进入千亿阵营,频频受大股东招商局集团“照顾”的招商地产400亿元级别的销售规模实在说不过去。   

  招商地产欲借贺建亚团队的全面接管实现快速扩张的意图已经不是秘密。   

  早在刚刚走上台前的时候,贺建亚就代表招商地产公开了“千亿销售,百亿利润”的宏伟蓝图。据招商地产董秘刘宁向记者透露的信息,公司意欲在2018年实现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净利润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这被业界解读为招商地产重回第一阵营的计划,而由贺建亚、孙承铭、付刚峰组成的“新内阁”则被外界评论为“更具张力”。   

  而对于招商地产的宏伟蓝图,现实也许显得有些“骨感”。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招商地产的合约销售为432亿元,净利润总额为42亿元,与“千亿销售,百亿利润”的目标相距甚远。   

  但业界对于招商地产“要规模不要效益”的担心则表现得更为明显。2012年及2013年是最近几年其销售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两年,但不仅其净利润绝对值已经连续3年减少,其净利润率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下滑。   

  这两年正是贺建亚渐渐掌握话语权的时间,换言之,在贺建亚的执掌之下,招商地产在把盘子做大的同时,却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收益。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作为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招商地产在规模上的掉队或许是让大股东下决心进行人事调整的主要原因。对于大股东来说,相比“百亿利润”,“千亿销售”也许更有吸引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6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