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产网记者5月4日报道)狄更斯在《双城记》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商业地产的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与创新直面降临,商业地产井喷的背后蕴涵着泡沫论,互联网思维之下伴随电商冲击,纵向拓展的另一面是回归一二线城市,如何预测商业地产发展的轨迹,是商业地产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
近期,商产网主办的“商业推动地产论坛第九届年会”上,记者专访了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从中国商业地产泡沫论、如何做好体验式商业、社区商业发展的未来、房地产跨界金融背后的原因等方面,朱凌波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分享,而其中“回归”一词成为了关键,包括开发商回归一二线城市,消费方式回归自然、童年、乡村文化的记忆等,其中不乏新颖独特的观点,值得探究。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
“泡沫论”属于行业正常发展现象
记者:近几年来,商业地产发展迅猛,虽然新兴时间很短,但已经出现了泡沫论,您是怎么看待当前商业地产的发展阶段?
朱凌波:商业地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包括从一、二、三线城市出现梯度化的蔓延和发展,这是行业要走向成熟、繁荣的必经之路。
所谓泡沫论的本身就有问题,有泡沫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创新。只有经历这个竞争阶段,进行优胜劣汰,行业最后才能真正进入成熟阶段,任何行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对于商业地产项目爆发式发展,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政府的推手,尤其是地方政府作为主要推手,认为城市综合体这种产品模型能够带动城市形象、拉动城市GDP、带动地价上涨、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方式,所以地方政府愿意做这个事情。另一个是从开发商角度来讲,住宅开始进入一个平稳期,无论是品牌地产商还是中小开发商都想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个住宅销售回笼现金流的形式,还希望拿到持有性物业,一种与现金流结合的模式,为品牌的增长、长期经营,奠定资产基础。
此外,我们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消费能力,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包括国际化的视野、休闲时间、消费时间、文化水平等的提高。人们对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由过去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到文化、娱乐、艺术更高的精神需求。
这种种因素造成在这个阶段商业地产爆发式的发展,我想经过大浪淘沙,经过一段周期的发展会慢慢进入正常阶段。
从“大盘时代”到“社区文化阶段”
记者:今年3月份国家推进了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政策,要实施城市群的战略,中小城市的数量会增加,您觉得这个对商业地产有什么影响?
朱凌波:改革开放以后,以沿海特区的14个开放城市,形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性为导向的城市化,进入追求开放、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这阶段以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为首所带动的城市化,房地产为主要的城市运营商,发展模式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为和郊区化,这是大盘时代。
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整个行业经过历练和洗礼,尤其是新一届上台以后,对房地产市场采取更加理性、无为而治的政策,包括了新型城镇化。这一阶段,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新城镇化体现在以中小城市为主方式来进行发展,具有纵深化、更普及的特点。房地产也开始从原来单纯做郊区大盘,开始进入到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阶段,不同类型的社区、不同类型的产品出现,并拥有丰富的产品线。
同时,由此带来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理念等的升级。过去大家都是追求基本的生存,到现在开始追求时尚、奢侈品、国际化等消费分类主题化趋势。人们收入提高、文化提高、休闲时间增加、互联网和交通工具丰富视野,人们开始进入到更需要差异化、圈层化、个性化的分层分类的消费模式。
对商业地产,包括对房地产也是一样,对城市化提出一个更加升级的问题。商业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过去的规模、速度、粗放,还要开始进入更具有创新,更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进入让生活更加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方式。
体验式商业:融合重组、新一轮回归
记者:现在很多的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和百货都提出体验式的商业,应该如何和文化、艺术、生态这些概念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强化这种体验?
朱凌波:体验这个词并不是新鲜的词汇,很早西方就提出体验经济,为什么现在聚焦体验式商业,主要是两个问题造成的,一个是商业发展同质化,人们都在寻求创新。第二个是电商的冲击,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人们觉得体验的东西更需要强化。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物质财富积累越来越丰富,人们需要更加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需求形态带来的变化,仅仅靠购物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要体会文化、娱乐、艺术、精神等,更加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过去的批发市场,百货形态,甚至传统购物中心以购物为主的形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的消费出现了两种导向,一种是回归,更加希望回归大自然,回归到童年,回归到乡村文化的记忆。第二,人们更加追求高科技,国际化,甚至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型消费形态。
过去的商业地产发展,从最早的百货形态,包罗万象,后来出现分离,电信、家电等等开始剥离出去。最后,购物中心又出现了新的一种回归,把所有的形态,不仅是把百货购物的形态装进来,还把电影院、溜冰场、滑雪场,甚至把公园也放在里面。用一个城市综合体或者购物中心这样一个建筑形态,要把人类所有自然的、科技的、文化的元素都装到这个盒子里。
所谓的体验,真正新型体验还有什么?创新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再造一个组合,一个重新的回归。不同的灯光、建筑、布景、音乐、香味、温度等,都可以让购物中心散发新的生命力。当然,也要把新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的支付手段,给购物中心插上了翅膀。东西融合,重新再造、组合,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再造的创新购物中心,
一个城市综合体,乃至一座城市就是人类生活不断发展、交融、创新的一个再融合、再组合过程。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保持不断向前发展的步伐,人类一定会创造新鲜体验业态。包括把传统的、自然的很多东西经过重新包装、重新策划、重新营销,也会创造、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向前进的需求,同时要满足人们不断回归自然,回归童年,回归过去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互动的,是一个融合的发展过程。
社区商业是商业发展未来的主流
记者: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开发商把眼光投向社区商业和社区金融,增加客户粘性,像万科、花样年都已进行试验,您怎么看待一个社区商业的前景?
朱凌波:社区商业,毋庸置疑是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中国的现代城市化过程中,造成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商业规划、甚至教育规划,是一个分离的城市化模式。而未来的城市化一定是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一个城市居住、教育、商业配套发展的格局。这样的发展除了居住之外,很重要的是商业的配套,所以,社区化、属地化的商业,将会是未来中国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中国的商业发展有两种情况,一是越来越大,以大型综合体、大型交通型购物中心为主要表现形式,还有一种是越来越小,做小社区,如7-11、华润、山东银座等。将来这种小型的商业,社区化的商业一定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最便利,最重要的一个零售终端。
社区商业不怕同质化。人们居住的消费基本上是生活性消费,社区商业便利、便捷、便宜、日常生活化,都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以,招商经营压力就相对小,难度也小。只要周边的人口能够达到需求,至于要做盒子型、街区型,还是街区与盒子结合的,甚至过去的传统底商,就要看开发商是以持有为主,还是租售结合,还是纯销售,这都和开发商的定位有关。
城市化进程下,郊区化进程越来越快,二、三线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满足不断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大量住宅涌现,社区商业未来一定是最重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