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罗伊德: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和平广场

   2006-10-18 7320

  主持人:佟亚臣嘉宾:大连和平商业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华大连和平商业广场有限公司顾问迈克尔·罗伊德(澳大利亚)



  “和平”的媒体见面会安排在一个细雨菲菲的下午,由于事先并未告之见面会的内容,以至于在路上记者的猜测变得像雨一样的迷离。“和平”的高管们早早等在会议室。中间的位置上坐着老总张少华,待人接物总是那么温和从容礼貌有加。旁边的位置上则端坐着一个“老外”,秃头、高大、瘦削。嘴里嚼着口香糖,鹰隼一样的眼睛扫过来,透着一份桀骜和自信。这大概就是这次见面会的主角吧。据介绍,“老外”名叫迈克尔·罗伊德,爱尔兰人,在购物中心开发与管理方面是一位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发言人。1975年到澳大利亚,供职于澳大利亚最大的现为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LEND集团,后成为该公司零售总部部长,负责全国的零售租赁管理。1996年离开LEND,投资自己的生意,成为TOMLIK集团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先后在世界各地的多家购物中心担任顾问,期间作为资深顾问开发了位于马尼拉的菲律宾最有声望的购物中心。如今,迈克尔·罗伊德又有了一个新职位———大连和平商业广场有限公司顾问。

  “这次之所以用重金聘请迈克尔与我们一起工作,就是将世界上最发达的购物中心开发与管理的经验吸收进来为我所用,进而对和平广场进行提升和升级,从而打造一个与国际购物中心接轨的最前沿的‘和平’”。张少华如是说。

  “和平广场是一个很有韵味的购物中心,设计上非常好,空间大小也合适。对我来说,合作的最重要的条件也具备———业主没有卖出一寸面积,我想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给消费者送上一个不一样的‘和平’,不仅是在大连,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堪称典范的购物中心”。“和平”顾问的这番话更像一个宣言。谜底揭开,对话开始。

  “澳式”还是“欧美式”

  记者:“和平”与迈克尔接触是在什么时候,双方是“日久生情”还是“一拍既合”。

  张少华:建一个国际标准的一流购物中心,一直是佰融集团和都兴平董事长的夙愿。去年9月,我和都董在北京参加“中国购物中心国际论坛第三届年会”,其中一个演讲人就是迈克尔。他的演讲没有大而空洞的理论,他不但了解购物中心的历史,也通晓诸如招商、营销、规划、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经验。就这样,我们和迈克尔相识了,他的博学和经验,以及很多关于购物中心的建议和设想,仿佛就是为“和平”而量身定做。之后我又去澳大利亚考察,体验了世界上最好购物中心的先进之处。回来后,更坚定了和平广场与迈克尔合作的信心,他来“和平”做顾问也就水到渠成了。

  记者:选择迈克尔就意味着选择了“澳式”模式,那“和平”为何不选择“欧美”模式?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迈克尔:这要从购物中心的发展历史说起。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个购物中心出现在美国,是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在高速公路的交叉处,由于土地相对要便宜得多,有些企业便在此处投建购物中心。在这里奢华的物品占主导地位,如时装、手表,但没有食品,总体来说属于休闲场所。澳大利亚则不同,它是一个移民国度,居住点常常选择在城市之外。由于离市区购物中心很远,又没有汽车,相对显得比较封闭,就需要零售走进这个人群,于是就出现了购物中心。这种建立在社区内的购物中心,销售的大多是生活必须品,包括食品超市和时装。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精明的商家又将零售以外的业态引进来,如餐饮、影院等,由此购物中心就变成了城镇的中心,成为以家庭为单位居民休闲的场所、男女相会的地方。由此可见,“澳式”与“欧美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很多中国的购物中心都按照美国模式兴建的,里面添满了高档奢侈的东西,谁都知道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但都在跟风。也有中国的商场跟我联系,商谈合作的事宜,但过去一看,都是一些成型的欧美风格,总不能推倒重建吧。“和平”却不同,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购物中心,设计上非常好,空间大小也合适,最重要的是,“和平”没有出卖一寸面积,这有利于能全面实现我的设计和想法。

  “填空式”还是“一步到位”

  记者:有人猜测,“和平”之所以思变,是经营上遇到了难题。张总有何高见。

  张少华:事实上“和平”的发展是健康、稳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签约率和开业率,不仅在大连,而且在国内同等规模、相同经营时间的购物中心当中都是领先的!尤其是近一、两年租金水平提升幅度和客流上升水平都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平广场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联合评选的“中国十大购物中心示范工程”,这在东北地区仅此一家。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发展历程都是在遇到难题和破解难题中前行的。我认为,“和平”最大的问题,是在机遇到来时怎样更快发展的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机购物越来越多,目的性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购物中的休闲特征越来越明显,而适应这种变化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购物中心,我们感到“和平”的机遇来了,但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近几年,国际资本和商业公司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加大,合资公司逐渐向独资过渡。同时,国外基金和中国地产商的合作越来越多,大牌基金参与的规模和层次都在提升。面对如此机遇和挑战共存的环境,“和平”如果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肯定不行!所以必须审时度势,按照国际购物中心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商业市场的实际去努力,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记者:和平广场及都兴平董事长是用重金与迈克尔签约,您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张少华:值不值得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更主要的是一种观念、一种理念和一种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实际上大家都能看到,我们与国外商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拿购物中心来说,在澳大利亚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10年左右就有一个变化,到现在缩短到了5年。怎么去学人家啊,如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填空的方法去学习,你就会感到永远不到位,那个空永远也填不完。聘请迈克尔,首先是基于将“和平”打造成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购物中心。另外,是要把管理团队打造得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现在我们的招商、现场管理、市场开发、物业部门都在进行这样的培训。我们需要迈克尔带给我们一整套完备的具有世界水准的购物中心经营经验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步到位”的系统培训,就能保证我们能在较高的起点上来经营“和平”。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和平”

  记者:据迈克尔所言,要给消费者送上一个不一样的“和平”。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张少华:有些地方的“不一样”比较隐性,比如是管理的效果,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显现出来。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和平”与迈克尔合作的第一个成果,也是购物中心的一个范本即将推出。它位于和平广场三楼,是完全按照国际购物中心标准设计和装修的,为此我们还聘请了澳大利亚著名的零售专业设计公司。我们现在的困惑是懂美工的往往不懂零售专业,而懂零售专业的往往又不懂美工,而澳大利亚就有这样的专门人才。所以在范本推出后,顾客会看到,店铺门脸前面三分之一的灯光与后面灯光是不同的,通道与购物区也有一米的灯光线;组合模式也不同,走着走着,你会发现服装店旁边是一家咖啡店;或者是咖啡店连着一家健身房。在这里休闲往往同随意和人性化相结合。这些在大连都是独一无二的。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分明已看到了“和平”的野心,“和平”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张少华:和平广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在原本没有任何商业基础的地方培育了一个新商圈,这个商圈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他们越来越愿意将自己的休闲时间放在和平广场渡过。我们的停车场以前只是在周末显得拥挤,现在几乎每天如此。如今“和平”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时期,希望以此为契机,培养一个更加专业化的团队,再做第二个、第三个项目,在日益激烈的购物中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来源:大连日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3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