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几乎都沦为了商业街区,存在文化创意概念被滥用的现象。”昨日,广州市政协委员项阳等在“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上中提出,目前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商业挤占”的情况普遍,建议规范园区的命名指导,对伪文化园区坚决取缔。同时,广州在园区规划中减少短期化倾向,并应抓紧研究制定创意产业园区评审标准。
市民革集体提案中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约62个,涌现出羊城创意、TIT、创意大道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
项阳认为,目前广州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定位较低,导致其往往沦为商业项目,存在文化创意概念被滥用现象。“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园区充斥画廊、服装店、时尚精品店、咖啡店、饭店甚至‘跳蚤市场’等商业业态,一些地产商为发展房地产项目打出文化创意园区招牌,实际是住宅配套的商业项目,甚至打着文化的幌子开设休闲中心、棋牌室、美容院、酒楼等。”
广州市民革成员、越秀区政协委员陈典松表示,要改变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缓慢的现状,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应首先转变对其的认识。“大家不能太急功近利,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
提案建议,广州应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和投入,在园区规划中减少短期化倾向,规划理念上要由单纯的利用历史街区和旧厂房转为产业规划空间布局,打造永久性文化地标。“如在广州中轴线南端的布局规划中就应为TIT创意园区保留一席之地,在天河区国际金融城规划中也应开辟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专区,或者保留红专厂的城市文化标识。”
不仅如此,提案还建议抓紧研究制定创意产业园区评审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园区的命名指导,对伪文化园区坚决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