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香港文汇报用整整一个版面,发了一篇说“Outlets沦空城”的长文,文中言及这个音译为“奥特莱斯”、来自美国“商业模式”的特卖场,在我国短短十年之中已开开关关了420家,而发明此创意已届百年的美国至今才300家。此文是在好心眼地提醒全国“造奧迷”。请看:“奥字号”在青岛好景不长,一年就打烊;在重庆虽多活了半载,特卖场还是移花接木成了茶卖场;在宁波呜呼哀哉,干脆强制清场;“来死”岂不成了全国性的“传染病”吗?
何谓“奥特莱斯”,就是特卖“过了季、下了架、断了码”的知名品牌百货,因为是“三了”,自然可以打折扣甚至不计血本贱卖,其消费对象很明确,就是欲买名牌又买大不起刚上市新款式的女士先生们。笔者曾听香港时尚达人说过,一个名牌新款限量版出笼,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晚上打烊前拉信用卡又是一个价!你想第一时间“招摇过市”就得豪爽埋单。奥特莱斯所以在美国百年“未死”,因为在那名列第一的经济发达国家里,有着那样一大批既有经济条件又有品牌消费意识的人们;那类酷爱品牌又讲究便宜的消费者够多,迄今300家也并不嫌其多。
一个商业模式的呱呱坠地,是要经过十月怀胎的。为什么奥特莱斯要选在城郊呢?其一郊区开店成本降低才能卖得便宜,其二让你开了私家车花了汽油费来买便宜货,非买个够才划得来,这样卖买两家都不吃亏,想讨便宜就得慷慨解囊多消费。我们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学生没做好就要当先生了,另外“发明”了在城区之内甚至黄金地段开奥特莱斯,实在是压根儿不懂得这个美式商业模式的奥妙所在,不是他人“来死”,而是自家“找死”。
据说在网上做个“奥特莱斯为何OUT了”的网调,网民中有65.6%认为“折扣力度不足”、35%认为“品牌少且知名度低”、20%认为“款式更新速度慢”,这就说明所谓“引进”的国际品牌折扣特卖场是打了不少“折扣”的,徒有虚名的。有报道说,在我国400多家奥特莱斯中名副其实才20家,成功的仅仅10家。玩笑真的开大啦!笔者获悉,在未来上海迪士尼旁要开张50000平方米、不少于100家品牌入场且80%保证是国际一线品牌的“奥特莱斯”,在此呼吁主其事者务必下苦功夫做好市场调查,精算出来玩迪士尼的游客之中有多少人兼是“奥字号”的消费者?他们的名牌消费意识强不强?经济能力消费水平高不高?消费需求偏重偏好哪方哪面?希望未来的这个奥特莱斯,能够不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