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零售业很多问题尚未突破 会有春天但不是现在

   2014-05-10 中国经营报5190

  陈晓的新身份是一位投资人。

  此前,陈晓有着辉煌的创业历史,尤其是国美电器总裁那段经历。而陈晓作为职业经理人戏剧性的波折也来自于国美。“国美事件”对中国民营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可以说至今都没有平息。而陈晓本人,对在国美的经历则不愿多谈。离开国美看似也离开了投身20多年的家电业。2011年初,他离开国美电器,年底,他联合上海当地30多名企业家成立了一个以投资为主的新公司,开始在金融领域进行资本运作。如今他仍然关注着曾投身几十年的家电零售行业,但他口气坚决地对记者说,他不会再去碰它,至少目前不会,因为机会还远没有到来。

  在陈晓淡出家电零售业之后,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已经从门店转移到了网上,家电零售业纷纷宣称转型电商行业,作为曾经的国内最大家电零售企业的掌门人,他对这种转变怎么看?而同时他的新征程已经起航,他究竟想做一个怎样的新公司?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陈晓。

  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尚未成熟

  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的文化、传承、血缘关系非常重要,血缘关系在企业管理中,对职业经理人而言有比较大的影响。

  记者:2011年12月,你联合上海本地近30位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新沪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你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变为一个职业投资人。你在新公司做哪些业务?

  陈晓:这是一个全新的企业家群体平台,它的主要业务是为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提供服务。目前,共有以下几个业务:一是成立了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帮助一些前景不错,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向企业家提供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成立融资租赁公司,进一步帮助企业家进行融资。四是成立了财富管理公司,主要为企业家进行理财。

  最初的创始人邀请我回来参与组建这个公司,我来以后,这个公司就从当初的注册资本5000万增资到2亿5000万元。成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这个时代已不同于过往,竞争激烈,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需抱团求发展。

  记者:你此前说过,人们一直认为,上海的企业家不能抱团做事,但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要打破这一成见。如今新公司的业务运行情况如何?因为股东较多,如何平衡之间的分歧?

  陈晓:目前新公司的各项业务还在布局之中,还没有发力。但我们有些投资项目还是很赚钱的,比如之前与中邦置业各出资50%,从嘉凯城手中以13亿元收购中凯豪生酒店的项目,它的盈利就很可观,而且投资周期也是可控的。

  在平衡股东分歧方面,我们依靠的是现代的企业制度,决议和投票都会按照事先的规定办事,这家公司没有一个绝对的控股股东,我是第一大股东,但也没有达到50%以上,这样就做到了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份制企业,这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它的每个投资项目都是比较民主和透明的。而在决策方面来说,我们有一个决策委员会,我个人有一票否决权。

  记者:如今,你投资的重点是成熟的大公司还是具有上市前景的新兴行业的新公司?可以看到在你的投资中并没有涉及家电业或零售业,因为这方面你比较熟悉,你以后会不会重回零售行业?

  陈晓:大公司不是我们的首选,大公司的投资一般拼的是资金和背景,这个也不是我们的长处,对我们来说,中小型企业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我们关注的投资目前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生物医药行业,二是类似于“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这样的现代服务业,三是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公司。

  另外,我绝不会去做地产,更不会去做商业地产,因为商业地产比房产泡沫更为严重。目前仅在上海,规划中的、在建设、已建成的商业地产,5000万人口都消费不了,而目前上海仅2000万人口。所以,商业地产是泡沫最大的一块,如果地产泡沫要破灭,肯定会从商业地产先开始。

  如今的零售行业变化很大,不上规模的企业经营情况已江河日下,我虽然很关注这个行业,但目前不会去投。

  记者: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趋于成熟,你怎么看待如今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现状?

  陈晓: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的文化、传承、血缘关系非常重要,血缘关系在企业管理中,对职业经理人而言有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那些主流企业,大都是创业者在管理,几乎没有职业经理人。而且我们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契约社会,因此,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我们的职业经理人人群远没有达到主导的地位,他们还是依附于老板后面的一个智囊型团队的成员。

  职业经理人在一个企业的普及程度,也和创始人密切相关,有的创始人比较强势,那么职业经理人就难以有作为,而如果创始人比较开明和包容,那么职业经理人就有可能在企业发展得更好。在中国,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个案是有的,比如新浪,它是在资本的影响下,职业经理人掌控企业,但整体而言这个市场还很不成熟。

  我们如今的零售行业,它的中间环节是最多的,它的零售价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记者:目前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尤其是家电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而更重要是,巨头之间的阵地已经转到网上,无论是苏宁、国美、京东、淘宝、易迅、一号店竞争激烈,你怎么看待这种家电行业的电商化竞争?

  陈晓:电器产品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很高,电视、洗衣机、冰箱、手机等都是很标准化的,这类产品的特性更容易在网上销售。因此,以这种类型商品为主的传统店铺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巨大冲击。如今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这么大,因此当网上的销售越来越多时,线下的店铺数量就会呈现萎缩的状态,未来的趋势肯定是网上的销售量会远远大于线下的店铺销售量。这也是社会人群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必然结果。

  现在很多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电商不成功主要和基因有关系。以前的时代造就了像苏宁、国美这样的巨头,而当今这个时代可能会造就另外一些企业。

  这个基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家基因,二是企业基因。企业家基因指,本来就是互联网出身,对此领域熟悉,或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认知当今的世界和市场。因此在创造一种模式的时候,自然会把很多好的东西加进去,如果你本身就不是互联网出身,也不熟悉互联网,而是被迫转型,即便是照抄人家的模式,也只能是形似神不似,最终会失败。

  很多家电零售业巨头前几年为了电商,花大本钱进行了网络化改造,但如果你的思维仍然是传统的零售业模式,只不过换了个“电商”的招牌,尤其是如今的网络销售从传统的PC向移动客户端转移时,你就更赶不上了。一些传统的零售业巨头在以前都有很多的缺点,都不可避免地带入到这个互联网化的时代,而这些东西要被改变往往很困难。

  记者:电商之间的竞争可用惨烈来形容,各种营销层出不穷,诸如“双十”、“双十一”已成常态化,你对电商之间的营销大战怎么看?

  陈晓:“双十”“双十一”,和我们当年搞促销是一样的。这些节点促销大战在那一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一些企业有很多订单都不能及时送到,投诉很多,我们平时来形容销售为波峰波底,在这一天显然是波峰。它的销售一下子冲上去了,是平时的几十倍以上,但是我的物流并不是为这一天所配置的。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这一天的配送,就需要配置很多不合理的资源,这种临时的资源配置就是一种浪费,仓储、物流、人力成本一定会大幅度升高。这对企业来说,显然并不划算,而且最后为此买单的也一定是消费者。

  “双十”“双十一”等电商之间的大战,大多是人为的刻意造出来的消费波峰,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是一种畸形消费。这恰恰说明了这个市场非常不成熟,它唯一的好处是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了引导,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记者:有些行业人士表示,随着竞争的激烈,因为房租、人力等成本所致,以后家电企业的门店会越来越少,主战场会完全转到网上,门店会从主角彻底沦为配角。以后可能的一种消费方式是,门店是客户的体验店,而网上则是消费发生的主体,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另外,你怎么看待如今的中国家电零售行业?

  陈晓: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努力转型互联网化,但都没有注意到互联网的两个特性。首先它改变了原来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在此之前,很多生意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才有赢利的空间。而互联网则打破这个瓶颈,所以互联网给零售行业带来的就是去中间化,这就意味着价格更透明,更便宜。

  另外一个特性是,在信息透明的状况下,客户的选择空间更大了,互联网不是向客户要钱,而是向上游要钱,就是卖广告,并且互联网的特性之一就是极度的为顾客着想,从商品流通上来看,已发生了根本的区别。

  所以回到零售业该怎么做,它必须去吻合这两个基本的特性,在商品流通领域,你一定要去中间环节,让透明度更高,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实惠。作为零售业企业来说,你必须转变思维,一切以互联网为出发点,不然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是你看看我们如今的零售行业,它的中间环节是最多的,它的零售价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些都是效率低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造成的。所以它加价就比较多,可以比较一下,国产商品在国内的售价远高于在海外的售价,而进口的商品也远高于原产国的售价。我们的消费者是拿着很低的人均收入,来买全球最高价格的商品。

  我国的很多零售业企业都没有在经营商品上做得很专业的,更多的是在做商业地产,或者说是卖场资源的利润获取,而不是赚售卖商品中的利润。而美国的零售业则是卖商品的,它通过采购、定价、配送,而后用最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我国现在的零售行业有很多问题,而且目前都尚未突破。零售业会有一个春天,但肯定不是现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1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