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berry试探路第三方B2C平台 获利必不如天猫多

   2014-05-13 始稷的博客8220

  近来电商界正儿巴经的大事儿,就是英国品牌博柏利(Burberry)打破了国际奢侈品对第三方B2C平台的态度,以官网同步价格入驻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并探路天猫专款。虽然天猫为博柏利的销售数字打了码,但也依然掩盖不住星星点点的评价。始稷姑且以此切入,从多个层面扯一扯中国奢侈品市场。也只是扯一扯而已。

  从B2C层面看

  从流量入口到物流出口,阿里投了微博、菜鸟、来往、神马搜索、优酷土豆等等等等,将来是否投资航空也未可知。在直接的范围内,还能带来流量、解决物流的领域,莫过于奢侈品和服务业。

  天猫想拔高,由淘宝的动批形象进化到新光天地。从博柏利进驻到天猫钻展禁用促销文案,加之对一些类目邀请入驻种种行径,无非就是拔高调性。这是人所共知的。而博柏利入驻显然是一个利好。

  从品牌层面看

  博柏利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极快。当然这也建立在了舍得砸钱的基础上。单拿北京来讲,赛特、东方新天地乃至耀莱新天地亚洲旗舰店,核心商圈醒目的店招,招示着这个“格子铺”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中国人的确也长脸,无论海内外都是其主要消费群。

  博柏利是一个独立的品牌,相对于路威酩轩(LVHM)旗下的法国当家花旦路易威登(LV)、开云集团(原名:巴黎春天即PPR)旗下的意大利顶梁柱古驰(GUCCI)等品牌,相对容易入驻平台。至于对线下市场的影响,首先博柏利2010年就已经回购了中国数十家门店;其次,从在日本授权三阳商会独立设计制造蓝标黑标系列(Blue Label/BlackLabel)的行为来看,延伸产品线以应对专向市场也不是先例;最后,只剩下对其老巢欧洲市场的冲击。

  即便如此,单纯打假也好、打广告也罢,都不是一个支撑微量成交官方旗舰店的理由。长远来看,也只有对应中国市场下滑这个理由最充分。

  从市场层面看

  不仅仅是博柏利,整个奢侈品行业在中国都多少呈现出了增长放缓乃至下滑的迹象。

  奢侈品在中国,是由于高溢价、高度崇洋、高速物质发展“三高”滋养的市场。虽然各类消费人群占比难以采样,但是对于沿袭“礼尚往来”的中华民族而言,国人在各大节点于国内外的消费力的确有超出自用需求量的可能性,若非收藏即是送礼。下滑的正式这块市场。

  无论礼尚往来的比例有多大,送礼和自用延伸下来的关键词就是“面子”。不管是自用不是送人,买一件奢侈品至少得让人都认识,品牌识别力要强。这是最初的消费诉求。到现在也并没有普遍上升到以个人品味为初衷的进化,没有走出穿给别人看的“谈资”阶段。

  始稷暂且以服装服饰为例,以品牌识别性为标尺,大略把奢侈品分为三类来说明。

  第一类:经典大单品

  以博柏利格子、路易威登棋盘、古驰经典标志、香奈儿菱格等等为代表。有非常强的识别系统,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品牌。强大的识别系统加之显眼临街门店,恪守“道若极品牌法则”:“认的出、记的住、找的到”。即便是被笑称为国外买菜包的蔻驰(Coach)也以超强的品牌识别力和营销(广义的营销,包含渠道、广告、公关等等面对消费者的行为)的渗透,也在中国迅速崛起。这一类通常被称为:入门奢侈品,是第二、三类的入口。

  第二类:传统大品牌

  以普拉达(Prada)、杜嘉班纳(Dolce&Gabbana)、菲拉格慕(Ferragamo)、阿玛尼(Armani)、杰尼亚(Zegna)等为代表。与第一类一样,在国内临街门店(专柜)和广告也很多,但是弱化了品牌的识别系统和经典单品,主要依靠品牌设计和Logo来识别。如果第一类太过炫耀,那么第二类则相对低调。第一类既被称入门消费,第二态则偏向常态消费。

  第三类:小众化品牌

  以设计师品牌或单品为代表,或许还没进入中国市场。手工、限量、品类单一。第一、二类品牌也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譬如:路易威登是依靠帆布旅行袋壮大、香奈儿是依靠卖帽子起家、爱马仕则顾名思义是做马具的出身的。而开篇例举的博柏利最早只是个做雨衣的。所以,也可以说这一类是前两类的雏形。

  第一类是最富有争议的,有人喜欢的疯狂,有人鄙视的粗鲁。但这却并没有阻挡第一类的畅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2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