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七大现象即将被“终结” 重新洗牌格局形成

   2014-05-14 迈点网7790

  改革开放后,酒店行业一直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投资者、投机者趋之若鹜,酒店建设如酒后春笋,遍布了中国大陆。同时,因为行业的快速扩张,酒店也面临着人才的严重缺失、管理的泛滥、恶性的竞争等局面。2013年开始,政策调整与新旅游法的颁布,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行业人士一度失去了理性判断能力,对未来充满怀疑,笔者意识到,重新洗牌的格局已经形成,酒店业进入终结时代,有七大现象即将被终结。

  终结一:投机行为者成为历史

  酒店行业自80年代在沿海快速扩张后,酒店的发展几乎就伴随着腐败的温床,娱乐业内的特殊服务与政府官员的庇护划上了等号,各种交易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些官员与商家来路不明的钱物,都通过酒店这个隐形消费场所,迅速把钱洗白。正因为酒店的特殊性,衍生出很多黑帮老大、商贾名流、甚至是政府官员大量投资酒店。该类酒店的产生,几乎靠的是社会背景、个人影响力及涉黄谋取大量暴利,导致正规投资者失去竞争力,生存尤其艰难。更有一些纯粹为洗钱的投资行为,经营酒店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赢利,恰好是为了把钱洗白,哪怕是经营赢利的账单上,都出现了亏损状态,然后变卖资产,一次性将黑钱洗白。

  2013年的系列调控政策,将过去无序竞争的酒店行业一次性整顿,政策、法规、整治同时出手,触及到了投机者的底线,依靠后台背景消费的壮观场面不复存在,高端消费场所官员避之不及,业绩直线下降,过去完全无经营能力的管理者束手无策,导致整个营业全线下滑,亏损严重。2013年下半年开始,投机者的投资行为得到了扼制,行业消费尽管低迷,但是投资与投机成为业主的反思,洗牌模式呈现。

  终结二:滥竽充数者失去工作

  正因为终结一谈到的投机者,他们在初期选择的管理人员并不是具有实质的工作能力,只需要一些言听计从、甚至是助纣为虐的人帮助投机者实现其目的,导致一些行业中的人不思进取,只知道混迹在酒色欢场,把迎来送往当成了工作重点,导致专业缺失,管理混乱失控的情况。多数酒店、娱乐场所、餐馆等消费场所,经营因为后台的强硬导致业务饱满,但是内部管理却是完全脱离轨道,更谈不上专业与规范。

  除此之外,行业的快速扩张升温,人才的缺乏也是其中之一。初期因需求量增加,很多管理人员被抢一空,基层人员在不具备管理能力的阶段得到了快速提升。2005年曾经出现了经典案例,某酒店的服务员,因为懂得吹嘘逢迎,转到第二家就成了总经理。另外国内的旅游管理专科院校,在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各个院校及教育层的重视,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后期意识到酒店行业的人才缺失,才转向这类技工及管理专业的开设。部分院校酒店专业的开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酒店行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在教程的设计上,还是空洞的理论知识,并无实操能力。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刚进入酒店就急于当管理人员,在得不到满足后心生不平,导致在毕业时选择去了其他行业,流失率很高。后期经过统计,在专业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留在行业持续工作的,不足10%比率。

  巨大的就业市场与人才缺口成了鲜明的对比,行业招聘不到优质人才,已经就业的人才不懂脚踏实地的获取经验及专业知识,快速的提升又导致了人员的理论及管理缺失,整个行业人才显然变得浮躁。2013年的大变革,行业的减员、投机者关闭投机场所,最后一根弦断了,过去滥竽充数的人被市场迅速淘汰,失业与寻找就业成了很多职场人2014年的主旋律。

  终结三:高端酒店结束秀时代

  2008年开始,高端酒店的投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曾经尝试过一个月听说十家五星级酒店开业的消息。高端酒店的投资,来自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的面子工程,在GDP作主导考核的年代,官员为了本地的GDP业绩,盲目地引进了五星酒店筹建工程,在城市的案例中,鄂尔多斯应该成为典范。其次就是房地产商的拿地行为,造就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使原本投资过剩的酒店业再次出现了高峰。政府调整地产商拿地政策后,过于“聪明”的中国房地产商迅速调整策略,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高端酒店,让GDP表现为政府服务,同时也拿到了相应的地块,两相合计,达到拿地目的。

  当然,国外高端品牌在国内的布局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轻资产模式进入中国的高端品牌酒店,在中国几乎使是不费毫厘就赚了钞票与会员。首先,房地产商迫切需要这些洋品牌来构筑自己楼盘的高端形象,通过与这些洋品牌合作,原本价值不高的地块提升了地价,高房价的收益与酒店2-3亿元的投资对比,其收益远远高于投资比率。地产商选择满足国联的品牌建造需求,全国各地一个个外资品牌开始林立各个楼盘。国联管理公司通过与地产商合作,利用品牌输出,获得了大量的品牌授权费及管理费用,轻而易举就捞取了最大价值。其次,各个国联之间的竞争就是客源的竞争。中国游客尽管素质不高的原因备受国外媒体及民众的质疑,但是其消费能力与强势的消费态度还是为国外带来了经济效益。因此,国外品牌在国内的迅猛扩张,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抢占中国,而是为了抢占中国客人成为其品牌的会员客户,为其在境外直营店消费带来直接利润,这可谓是一箭双雕之计。

  2013,终结了高端酒店的美丽梦想,而且这个梦想将持续的终结下去,以市场为主导的投资将成为指导思想,还市场的本相。公款消费的遏制,是高端酒店止步的主要原因,政府消费为主体的中国服务业高端市场,衍生了多少的腐败,也让高端酒店饱尝了甜头。政策的扭转,促使公务员意识到自己的真正身份,加上强大的反腐治贪的措施,高端酒店消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门庭冷落。2013年下半年开始,多家筹建的项目停止规划、多家已经上马的项目转型、多家准备申报五星的酒店终止评星、多家营业滑落的酒店挂牌出售出租。事实证明,市场才是硬道理,让竞争走向正规化。

  终结四:耗能巨大酒店被淘汰

  节能减排及绿色酒店是2012年开始各个论坛的重心,从旅游行业协会到各个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类节能环保的论坛占据了半壁江山。节能减排其实是酒店的一项重要工作,酒店作为一个高能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占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同时,日常消耗与设施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消耗,为酒店带来庞大的经济支出,维修成本逐年上升、能耗导致成本支出增加、污染导致的政府监控力度上升带来负面的隐形成本也同时上升,这些成本的上升演变成酒店的直接经济支出。

  酒店的竞争加剧导致利润微薄,酒店管理人员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思想,开源节流从宏观来讲是符合企业经营原则的,但在有限的条件下想获得节流的收效,光凭几点节约的手法是很难做到合理支出的,只有从本源上想办法,通过设备的改造才能达到长期且科学的节流原则。比如过去的厨房油改气、空调上加载热水系统将热能收集直接供应热水、或者是采用新型技术空气能供水系统、维修过程中逐步改用LED节能灯光源等,可以达到直接的节能减排的效果,减少经济支出。

  2013年,酒店进入微利时代,节能技术的应用在持续经营的酒店以及新筹建的酒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业主与管理者同时意识到节能减排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传统的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设备的维护费、用工成本、装修老旧等问题导致经营滑坡,高昂的能耗成本费成为企业不堪重负的主导原因,作为最后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业主直接关停陈旧企业另谋出路的火花。

  终结五:用工成本被彻底颠覆

  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是酒店的最大开支。过去,酒店业的工资仅占营收12%—15%,随着时间推移,工资占比提高到20%—25%,有些企业甚至高达30%。用工成本的上升与营收的下降,尤其是近年来招聘困难的局面,促使酒店行业思考如何降低用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又能保障服务品质不下降。因此,各种新技术、新运营模式及新的管理手法相继出台,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前台登记及退房的科技化实现,从入住登记机器及Ipad、指模登记、Iphone手机入住退房等新技术介入,直接减少了前厅过去复杂入住登记系统、节约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员成本支出。互联网的订房系统及微信微博的出现,销售的渠道从过去的旅行社、订房中心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智能化的操作直接减少了销售部门的人员成本支出,同时也让酒店以更开放的态度与世界接轨。

  以上不胜枚举的案例说明酒店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采取更多集约化的管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效益。随着用工成本的逐步攀升,未来的酒店行业将会出现更多的高科技服务,以此来降低高昂的用工成本。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智慧型酒店,将以人为本,服务更贴心,能耗更低、管理更简单、品质更高、顾客的体验感更强。

  终结六:经济型盲目扩张终结

  华住集团、7天、维也纳、格林豪泰作为早期的几个连锁巨头,在国内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后期的布丁、皇家驿站、尚客优、桔子水晶、觅你酒店等新生代的连锁企业,以跨越式的发展布局全国,从而衍生了以经济型酒店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品牌。尝到甜头的企业在利益的支撑下,扩张进入到一个疯狂的时代,加盟商的盲目投入直接把经济酒店推入巅峰。

  然而,经济型酒店真的是投资与收益成正比吗?事实不尽然,如家尽管收购了莫泰,但是其经济收入的下降是事实,哪怕拿了莫泰在亏损作为借口,也不足以证明经济型酒店就是赚钱的说法。7天在国内扩张的同时,出现了同一城市同一区域内一间新店开业营业,而另一家店出现了亏损倒闭的情形。7天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那是加盟商盲目投资所带来的恶性结果,也证明了7天扩张策略中以扩张为目的,忽略了加盟商利益的问题所在。经济型酒店的扩张行为并不是品牌发展的长远之路,而是其资本运作中的一步棋,局外人及消费者看到的是其品牌的效应,局内人却看到了几个巨头的真实目的。

  2013年开始,经济型酒店经过了几年来的沉淀与发展,特别是去年的政策调控,盲目扩张还会成为其主导思想吗?7天集团铂涛品牌的出现,格林豪泰最近青皮树酒店的出现,虽然各家手法不一,但也证明了行业的洗牌给几家巨头带来了新思路。战略的调整是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侵略式的品牌扩张模式戛然而止。

  终结七:旅游法终止无序业态

  国内的旅游市场一直较为混乱,每当到节假日,各类投诉爆满,消费者对旅游市场严重不满。新的旅游法出来后,社会上反映最为强烈的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旅游法草案都进行了必要的规范。突出表现在旅行团队强行指定购物、强索小费、取消自费项目等普遍问题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同时,在解决不规范的同时,也对旅行者提出了要求,比如《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要遵守旅游文明行为”,旅行社要加强告知责任,督促公民文明出游。新《旅游法》实施后,虽然在酒店方面只有短短几句,但对2013年十月份影响巨大,尤其是香港市场,媒体直接报道了香港“十一黄金周”期间酒店市场回落情况。

  新《旅游法》的出台,直接遏制了鱼龙混杂、暴力行为及低价恶性竞争,市场逐步规划化,服务更公开透明,管理更直接规范。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有力的保障了大众利益,投诉问题更便捷与直观。从商家的角度来讲,未来诚信守法、公平合理的交易方式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法商家逐步退出市场,让竞争更公开公正。从国家法制的角度看待这部净化市场、规范经营的新法典,它有着积极的意义,意味国家行业机关在建立健全各类法典机制的过程中,更注重法律与现实的结合,这一改变,意味着中国逐步法制,法律的空白与监管的缺失,将逐步完善,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代,法治将走上历史舞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7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