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信城市广场:12年两次更名,三度换帅

   2014-05-18 南都8940

  有一个商场,它就像是一个谜,开业后的12年间,它换了三个名字、三个主要掌门人。尽管它占据了太多“第一”的先机,尽管它此前也一调再调,但始终没有走出“衰落”。它是谁?它叫“T 1”,之前,它叫“新城市广场”,再之前,它叫“中信城市广场”。

  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信城市广场,曾与万象城相提并论的深圳首家购物中心。如今却因涉及到几层楼的大面积长期空置以及掌门人的频繁变动,引来外围对此商场的诸多猜测,甚至有很多不知情的市民认为它快要关门了。在深圳购物中心井喷供应、大浪淘沙的时代背景之下,它能否从此次的大调整中获得机会新生?对市场而言,它又能带来哪些新鲜有趣的购物体验?如果抹去,又会有多少人去留念?或许,这也是它再次起航时需要多加思考的问题。

  2002年
  刮起一股高端时尚的消费风潮

  中信城市广场于2002年开业,作为深圳首家购物中心占尽风光。中信城市广场达7万平方米,与中信大厦和星光广场合为一体,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多种功能,于深圳重要的门户位置———深南大道与上步路交会处,与深圳市委隔街相望。其由中信集团投资,并划入深圳政府2000-2002年的政府重点工程。

  它不负众望地引进多家国际大品牌,其中包括深圳第一家奢侈品百货“西武”(由香港迪生集团与日本西武合作的)、第一家吉之岛(现改名为“永旺”)、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新南国影院等等,这些都打破了当时深圳百货的单一和沉闷,刮起一股高端时尚的消费风潮,不仅是深圳本地精英们的聚集地,也是外地游客热衷的观光消费场所。同样,它在香港名声鹊起。很多在香港做商业地产的人都特意跑过来看这个项目,评价颇高。

  有百货业内的资深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占据中信城市广场三层楼的西武高端百货,在头几年有非常好的营业业绩,很多内地人都搭乘飞机来此购买奢侈品。估计高峰期年销售额或达到50亿元。仅从这一点,便也能想象中信城市广场昔日的光芒。

   2004年
  万象城开业,潜在对手出现

  这样的风光,直至2004年万象城开业。少有人能预估到万象城在往后多年内对中信城市广场的持续冲击。如今看来,中信城市广场更像是百货业走向购物中心阶段的“类购物中心”的过渡产物。比较当时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万象城走的路线是较为成熟的购物中心的模式,一站式消费,且300多个店铺独立又融为一体,非中信城市广场那样,由百货、超市、餐饮、酒吧街等多个模块组合。尤其是西武,走的是代理路线,商家与西武打交道,西武再与商场打交道,万象城则是直接与商家对接。这两种路线在当时分不出优劣,但“西武”却成为了之后中信城市广场不得不“重新调整”的主要原因。

  不出两年,具备专业M A LL操刀经验的天河城董事长禹来,受中信深圳集团董事长郭志荣之邀,正式出任深圳中信城市广场董事长一职。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中信城市广场在应对万象城的挑战之下,作出的第一次应对。与此同时,天河城集团副总裁杨敬玉也出任了中信城市广场的总经理。当年,中信城市广场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购物中心国际论坛第四届年会期间、在首届“M all-China中国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项目评估认证”活动中,荣获“2006年度中国购物中心最佳运营奖”。

  值得注意的是,禹来在同年公开言论中提及:“中国购物中心正处于发展中,曾有人提出,购物中心最重要的是选址,我认为,管理团队对一个购物中心的成功也起了很大作用,成功的运营十分重要。”几年后,他离职中信城市广场,再追溯他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2007年
  平安全资收购,中信地铁商场开业

  2007年1月,平安信托公司以20亿元的价格,从中信集团手中全资收购中信城市广场,成为了中信城市广场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商场更多的是作为资本在运作,而对于商业的运营,平安集团经验欠缺,这似乎也为之后的频繁调整埋下了伏笔。

  6月,中信地铁商场开业。这个连接着1号地铁线科学馆站点的地下空间的商城,定位与中信城市广场上下联合打造一个“以高端消费和大众消费相结合的深南中信商圈”。曾引人瞩目地引进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的自创品牌“蔡澜美食坊”签约进驻中信地铁商场,承租A区夹层及负一层5000多平方米面积。

  但这个场并没有坚持下来,开业两年,场内的商家就已变得萧条,有行业观察者曾公开写道:“多家食肆关门或苟延残喘状”,原因主要有二:一、空间层高不足,排烟难,只能以快餐、少油、清淡口味为主,限制了很多风格的餐饮进驻。二、缺乏有号召力、代表性美食支撑。因此徒有了出色的策划概念。

  之后这一块撤出,中信地铁商场更加找不到章法,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中信城市广场的印象,在很多人眼里,一直认为这两者是一体的,如果从地铁去到中信城市广场,这里是必经之地。

  而对此,平安商用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万智对南都记者表示:“很无奈,因为这里几百个商铺都卖散到各个小业主手中,要再收回统一运营十分困难。”

  2009年
  LV撤出,西武优势不再

  万象城的“魔咒”终于摆在桌面上发挥出来了。2009年,“LV”7月在万象城开出旗舰店,并撤出中信城市广场的西武百货。虽然这只是一家店搬迁之举,但从全局来看,这却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暗示,可以看作为中信城市广场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逐渐,西武百货的优势不再。

  不知道是不是运营方捕捉到了市场上的气息变化,于同年第四季度,中信城市广场开始了第一轮较明显的调整。据知情者对记者透露,这一次的调整,最醒目的就是将吉之岛的面积从2万平方米缩减到1.8万平方米,空出的面积,招入CK等时尚品牌,以此增加商场的时尚感。随后,在2010年成立国内购物中心首家V IP俱乐部会所,这个会所定期为会员主办多种特色活动,以增加客户的粘合度。由此也可窥见运营者在笼络目标客户上注入了很多心思。会员至今2万名。据南都记者了解,万象城当下的会员数量约10万人,两者已显示出巨大的悬殊。

  同年11月,来中信仅4年的禹来辞别中信,赴鸿荣源履新,担任鸿荣源集团总裁一职。杨敬玉则继续留在平安,负责中信城市广场的管理运营。

  2011年
  第一次大规模调整,更名“新城市广场”

  2011年,中信城市广场更名为“新城市广场”,并耗巨资5000万元对该购物中心进行整体改造。

  深圳平安商用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玉曾公开表示:“经过平安商置的整合,该购物中心两大主力店和80多个品牌租户调整,涉及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将此吉之岛打造为华南区首家顶级形象店,日本原装进口生鲜、包装食品将达到80%。并首次引入深圳7家次主力店和多家品牌店,期望与两大主力店形成客流互补。

  商城此次调整,意在全体租户组合和定位更加合理,突出购物中心与同行之间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毫无疑问,这次的整体改造比2009年那次‘微调’要决心更甚,更为迫切。”也有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自2010年初,就已开始协调主力店对LG层进行重新定位和升级改造,并强调“在调整半年后,人流量和品牌经营业绩都得到大幅提升”。

  2012年
  西武撤出,第二大转折带来再次调整

  在2012年,杨敬玉在系列会议发言上,重点分析了“主力店”的优势与劣势,提及主力店优势在于吸引客流、提升定位和形象,越不成熟的商圈对主力店的依赖度越大。对于“在起到核心作用的同时,主力店又存在哪些弊端”的质疑,杨敬玉认为:首先是租期长,由于租赁条件都是在起始条件下进行谈判的,所以租期长意味着后期长期的租金增长很低。另外,如果主力店占的面积过大,其他店铺的数量势必相应减少,也就是对商品丰富程度有很大影响。对于之后西武的撤出,作为项目直接的操刀者,他的这段言论似乎可以侧面了解到平安商用置业的态度。

  10月,西武正式撤出新城市广场,涉及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1-3层)。在此之前,8月就开始有多家媒体报道,西武撤出,新城市广场“冷清了很多,只有部分找不到去处的商家驻守在此”。平安商用置业公开解释:新城市广场与西武百货由于合同期届满,和平分手,并对外表示,“对于西武原有的租户,我们欢迎大家以个体的身份跟我们进行签约。预计2013年初整个购物中心的1到3层会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有知情者对南都记者透露,其实中信城市广场与西武签订的合同,到期时间实际是“2012年的下半年”,有些商家认为年底是旺季,因此延期到2013年3月份。但百货衰落的大势不可挡,合同到期的时间到底是何时并不关键,西武撤出是迟早的事情,从LV撤出的那天开始,西武的优势已在渐渐销蚀,各个品牌各自独立开旗舰店后,大量新品好货都会优先输送到旗舰店,不再是作为代理方的西武。目前全国的西武都已关闭。

  2013年
  更名不满两年,再次改名为“T 1”

  2013年12月,新城市广场再次更名为“T 1”,全英文为“T ERM IN A LO N E”。在改名为“T 1”之前,2013年2月有新闻曝出:“商场在节后异常清冷,百货二楼精品区与三楼餐饮皆难觅人影。据店内商家透露,新城市广场经营不善,或将于今年年中关闭。”不过,平安商用置业相关负责人立马回应为,在西武百货退出后,该广场正在酝酿升级,定位为年轻时尚,瞄准20-40岁消费群体。

  在2013年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城市广场终于决定改名。2013年10月,T 1在深圳正式召开品牌概念与招商发布会,向媒体公布T 1新城市广场的升级改造情况。“深圳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城市,平均年龄28岁,但深圳没有一家以年轻人为主要客群的商业体。”杨敬玉公开表示,而此时他的职位已是“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物业投资事业部总监”,而不是之前的“深圳平安商用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宣称的“T 1新城市广场”将在2013年12月圣诞节前后全新亮相,可是,这次亮相并没有如期而至,而是比之前的调整都要显得慎重。

   2014年
  春节后再次换帅,空降“梁联昌”

  2014年春节后,平安商用置业再次出现大动作———换帅“梁联昌”,此人从上海空降而来,出任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商务管理部总经理。此人前任万顺昌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贸易为主要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杨敬玉不再管理T 1。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地产资深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平安商用置业在去年团队流失非常大,尤其是招商团队。梁联昌到任之后,实行“两手抓”,一为加速平安商用置业的全国项目拓展,二为加大商用置业的团队搭建。平安商用置业表示,当下团队人数已达百人。也正是此人,在直接掌管T 1的“未来”。

  T 1的招商依然进展缓慢,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原因有几点:1、商场目标商家大都在缩减扩张计划,尤其是今年,普遍招商难。2、租金高。一般新开商场都会对商家实行很大优惠,但平安给出的租金价格直追附近万象城、K K M A LL。一名之前接触过T 1招商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平安将T 1的租金卡得很死,很多商家因为租金不肯放松最终而没有进驻。”3、团队人员变动太频繁,经营思路前后变化大,商家信心不足。4、商场建筑空间设计瓶颈多,例如没有较大的中庭、垂直电梯挡住视线、地铁商场拉低形象。

  对话
  招商目标以设计师品牌为主

  郑万智,平安商用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南都:今年年后,平安商业再换帅,“T1”的名字还会再改吗?

  郑万智:目前没接到通知要更改。

  南都:招商进展如何?现在有哪些商家?

  郑万智:我们正在积极招商,目前不方便透露招商进展的具体情况。但我们目前的出租率达到71%。

  南都:有业内人士指出,你们的租金门槛很高,是多少?

  郑万智:租金的价格属于商业秘密,不方便说。但确实不低。

  南都:那租金价位是与万象城、K KM ALL商圈看齐,还是向福田中心区商圈看齐?

  郑万智:万象城商圈吧。

  南都:对T 1的升级改造,重点做了哪些?预算多少?

  郑万智:我们拿出了几千万元来对商场的硬件进行改造升级。现在可以看到星光广场多了演出的舞台,内部多了很多年轻时尚的装饰元素。

   南都:目前全市可逛的购物中心增加了不少,应该也会分流大部分客户。T1是否有做一些关于商场所处商圈的有效客户量以及商场人流量批次?

  郑万智:没有相关的统计,也没有相应的数据提供给大家。

  南都:那你们此次调整的依据是什么呢?

  郑万智:不得不承认,商场有些地方急需提升,正在推进搭建“客流系统、收银系统、w ifi系统”这三大当下购物中心必备系统。商家要来进驻前,自己也会有一些调研。

  南都:预计重新开业要到何时?是否几个月内完成还是有点难的?

  郑万智:我要强调,我们不是重新开业,只是重新调整,重新亮相。除了西武撤走,其实这个商场是“平稳”的,不存在外界所说“要关闭重来”。但重新亮相的时间还没有明确。届时会有统一的发布。

  南都:从2012年10月西武正式撤出至今,大面积空置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郑万智:我只能说,平安有实力支撑商场度过这个调整期。

  业内诊断方案

  A方案:T 1所处的商圈,东有万象城、西有福田中心区,T 1夹缝求生不易。可充分结合上步路商场来做。再加上T 1的面积不大,不利于组合发挥综合业态,倒不如以某类单一业态为主。例如旁边有乐器城、文具城,这些都是专营一种业态,商圈已有基础,T 1也可以借势做主题性更强的商场。

  B方案:定位为年轻时尚方向没有错的,但可以加强“主力店+互动店”的结合。目前轻奢品牌和快时尚品牌包括ZA R A、H & M在内,都很保守,扩张缩减,这样的市场行情会给招商带来很大的阻碍。不过也有一些中高档的年轻时尚国际品牌,设计感也很强,以走量为主,比轻奢品牌的商品价格要低一点,但扩张比较积极,不妨也加以考虑。

  C方案:商场建筑空间的设计是十多年前的作品,目前看来有很多硬伤———中庭不大、垂直电梯遮挡视线。这样的设计其实在开业后五年就已经过时了,而做商业地产一般要有至少十年的超前眼光。所以,在空间改造上,一定要加一些特别的元素进去。并且T 1也强调汇聚设计师品牌,那么或许可以尝试将上下楼层打通,做成LO FT感觉的店面,这样的空间体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目标消费者。

  记者后记
  如何在当前竞争之下脱颖而出?

  在今年4月、5月,南都记者分别坐地铁和开车去到T1商场。南都记者发现,T 1商场外部,星光广场增加了一个演出舞台,并修饰了整体外立面,更具动感。T 1的内部装饰比以往更加具有时尚动感,中庭空间增加了很多不断渐变的彩灯,搭配白色的金属壳。热闹的灯光之下,场内却依然备感冷清,就像是一个还没开业的新商场。前来购物的人也不多,基本都集中在了吉之岛超市。

  据了解,目前万象城每年达到60亿元的销售额,附近的K K M ALL每年营业额达到12亿元。平安方面并未透露T1目前的销售额,不过从侧面判断,仅有B1层的吉之岛与LG层有商家,1- 3层几乎都是空的。有熟悉超市的人士告诉记者,深圳吉之岛的年销售额基本在8亿- 15亿元之间。平安商用置业方面表示,平安集团有实力支撑商场的此次调整。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T 1不仅要克服内部频繁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考虑如何走出“团队变动带来定位失准,定位失准又导致团队流失”这样的恶性循环?除此,还要应付日新月异的深圳购物中心局面。万象城之后,还有海港城、欢乐海岸、益田假日广场等,且还有大量规划中的、在建中的、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在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之下,T1的优势在哪儿?

   如此看来,目前掌门人不急于降低门槛招商进驻,而重在建设团队,慢慢打磨,这样的慎重是必要的,而我们对T 1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9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