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开股份” )来讲,无疑是相当“闹心”的。年初以来,在信贷紧缩、供求变化以及观望情绪浓重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楼市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寒流”。
最近几个月,有关房地产的负面消息可谓是层出不穷:从房企们降价跑量回笼资金,再到房企们不断被爆出的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破产”都已然成了媒体报道的常用词汇。
日前,一篇关于“首开股份或成光耀第二”的报道,更是把首开股份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报道称,去年的首开在土地市场上可谓是“财大气粗”,共耗资186.4亿元拿下了21宗土地,虽然抢了不少“好地”,但在财务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截至2013年底,首开股份借款总额已超过400亿元,年内支出利息高达31.69亿元,而据其年报显示,首开2013年实现的净利润却也只有12.89亿元。
首开股份虽后来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目前生产运营正常,承认公司财务情况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是并不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尽管公告如此,但因其首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和被疑为资金链紧张而不得不抛售项目,都令业内对于首开资金链风险的质疑不断攀升。
针对近期的媒体质疑,首开股份董秘王怡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司近期展开了一系列的救赎行动。王怡说:“近期确实有一些媒体对于我们公司的资金链上有一些负面的报道。不过我们公司于5月22日获得了北京银行200亿元的授信,而且我司新开盘的项目销售情况也是非常的好,当日便售罄。”
深陷高负债危机
去年的土地市场可谓是一片“火热”,房企们蜂拥而至,区域地价不断地被刷新,而首开股份也是同样不甘落后。
在首开股份以“北京市场为核心发展区域,广泛布局全国具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战略之下,首开股份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土地交易市场上。
2013年,首开股份耗资186.4亿元在全国疯狂掠夺21块土地。其中在北京地区(大兴、通州、朝阳、亦庄、昌平)有12块。除了坚守北京市场,首开股份向外“扩张”势头依旧明显,在北京以外地区,首开股份共掠地达9块,占了四成有余。
据统计,地上规划面积为214.3万平方米。其中,可售商品房面积193万平方米,配建自住型商品房6.45万平方米,保障房13.77万平方米,公司权益出资为186.4亿元。
但相比于首开股份在土地市场上186.4亿元的“大手笔”,首开股份的“底气”却是有些并不那么足了。据其2013年报显示,首开股份2013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却仅为135.01亿元,而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仅有12.89亿元,比上一年少了20.3%。
疯狂必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满足资金的需求,首开股份开始不断地通过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私募债等方式来进行融资,来满足其疯狂扩张所带来的资金需求。据其年报显示,2013年底,首开股份银行贷款余额为200.74亿元、信托贷款余额为164.31亿元、私募债为48.92亿元,融资总额达413.97亿元,年内利息支出高达31.69亿元。
有媒体称,相比于首开股份高达31.69亿元的年内利息支出,首开股份2013年累积实现的净利润仅为12.89亿元,相差两倍有余,高额利息吞噬企业利润,首开股份深陷高负债危机。
“虽然单纯从净利润和利息支出的比例来看,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判断出房企的资金安全,还包括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健性,但却是对于房企的财务风险有了很大程度的体现。”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开发商当年期内的利息支出与净利润之比不宜超过70%,最好能控制到50%以内,如果这个比例过高,那么可能在财务上就有一定的风险。那如果利息支出超过这个净利润,让利息支出吞噬了大量的利润,财务风险也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资金安全程度将会堪忧。
在2013年年报中,首开股份也坦承现金流不足的风险:“信托融资比重增加,融资利率上升,资金成本较高。近年来公司负债率居高不下,面临着高负债运营风险。”
“首开股份确实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公司净负债率飙升,对企业偿债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信贷紧缩、观望情绪较浓等对房企的影响很大,首开股份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不少银行放弃房贷业务、上调贷款利率,无疑加大了购房者的压力,也不利于房企资金回笼。今年销售若跟不上,资金链肯定会承压。对于如今的首开而言,平价跑量消化库存乃是上策。”中投顾问项目总监朱文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