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实现立体商圈转型 建成后面积达1000万㎡

   2014-05-30 浙江日报3400

  当历史的脚步跨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有着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线性产业带开始向立体商圈转型,运河两岸集聚了运河大关商务区、运河武林商圈、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运河新城,奏响了一首产城融合发展的时代壮歌。运河的南端拱墅,正由点状分布的线性产业带向块状分布的立体商圈转型发展。

  运河商圈的建设

  运河产业带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产物,新的文明形态必然呼唤新的经济表现形式,这是运河商圈崛起的历史背景。运河商圈是指依托运河生态景观文化功能,形成的以运河为轴线、城市功能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呈立体分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运河商圈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商圈,它既传承了运河厚重的产业积淀,又摆脱了传统产业对码头的依赖,深入运河两岸腹地,以城市功能为基础,向空中地下要空间,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后运河商圈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五大板块:运河大关商务区商业商务楼宇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拥有高层、超高层甲级写字楼10幢以上。运河武林商圈商业商务楼宇面积约70万平方米,该区块是目前拱墅区楼宇经济最为成熟的区域。运河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全国首创文创园服务规范,现有园区面积35万平方米,远期达到50万平方米,有着浙江省文创产业诞生地的深厚底蕴,是未来文创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杭州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规划产业用房216万平方米,受中央财政支持,目标是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广告产业园。运河新城(拱墅)7.28平方公里,总规划人口10万人,计划总投资250亿元,是杭州城北副中心。除五大主力板块外,拱墅区还有380万平方米的10%留用地项目,星罗棋布在运河两岸。

  运河产业带到运河商圈的实践

  从运河产业带到运河商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城市和产业的转型。2001年,杭州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拱墅区由原来处于杭州市区最北端的城郊区转变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优化全面加速了产业带向商圈的转型,为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到2020年左右,以高层和超高层楼宇为载体,以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为内核的运河商圈将基本建成,重新定义运河沿线的产业版图,成为杭州市“四中心一基地”中的重要一极。在转型过程中,拱墅既上接杭州市“四中心一基地”定位的天线,又下接区域产业脉络演变的地气,走出了一条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道路。

  推动种养殖经济向物业经济和产业经济转型。拱墅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在村级经济发展历程中,先后发展过种养殖业、乡镇企业,城市化快速推进以后,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由经济合作社建设物业,收取稳定的物业租金。当前,全区40个经合社的资产总量达到113亿元,可分配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在物业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本土产业经济发展,海外海集团、康汽集团、建华集团、天马控股等原来的村办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区现有5家A股上市公司,有力地带动了宾馆旅游、汽车销售服务、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文创经济转型。拱墅过去一直是杭州传统工业的集聚地,鼎盛时期工业产值占主城区的60%。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拱墅区大力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战略,累计搬迁了516家工业企业,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下降19.78%,提前三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实现了从传统工业集聚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的转型。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1%,一年时间提升了10个百分点。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等是运河商圈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运河两岸大量的工业遗存,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最初的LOFT49发展为如今的“一园十三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如今漫步运河,新潮的文化创意和古旧的工业遗存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意境和风味。

  推动街区经济向楼宇经济和综合体经济转型。拱墅拥有两条国家级的“中国特色商业街”,胜利河美食街是全国唯一的美食特色商业街,石祥路和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年销售额约280亿元,全区25家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达1200亿元,平面式的街区经济已经发展到极致。与此同时,立体式的楼宇经济和综合体经济方兴未艾,目前全区在建及规划建设的商业综合体面积270万平方米。2007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1000亿元,出让经营性用地800亿元,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吹响了运河商圈崛起的集结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4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