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投巨资拿地的一把火,从去年末一直烧到今年初。一季度,虽然销售低迷端倪已现,“小阳春”成色不足,但房企拿地热情不减,直到4月才开始消退。
土地市场延续亢奋
今年开年以来,与资金困难形成对比的是,土地市场依然亢奋。数据显示,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691.7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3.1%。其中一季度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75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成交额的35%。
统计数据则进一步显示,除了4月份外,整个一季度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的活跃程度仍然好于去年同期。事实上,今年一季度各家地产企业仍然在土地市场上斥巨资拿地,土地市场的热情直到今年4月才开始正式消退。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在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7%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只有2.3%。
事实上,这股“拿地潮”只是去年末的延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五大房企的土地消化周期为3.5-7.4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五大房企加大了一二线布局,一二线拿地投入占比普遍高达八九成;进入2013年12月,中海、恒大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情况下,拿地进入冲刺状态。
相比之下,万科、绿地、保利等龙头房企年末拿地力度大幅减弱。根据监测,2013年12月1日-12月17日,万科0拿地;绿地以12.17亿元在上海浦东拿下1块地,金额仅为前11月拿地总额的2.4%;保利在成都、佛山、东莞、青岛4城市共拿5块地,但总金额只有17.74亿元,仅为前11月拿地总额的3.2%。
加大一二线布局
虽然根据多家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多数城市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出现大幅度“双降”,但是,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并没有因为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下滑,而减少在购买土地和项目开发上的资金支出。
在一般情况下,房地产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支出,多用于土地购买、工程施工等方面。以金地集团为例,公司一季度销售面积57.7万平方米、金额7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0.8%,其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一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高达104.29亿,而上一年同期公司上述支出为45.76亿元。
事实上,在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下滑的情况下,金地并不是唯一一家增加经营开支的房地产企业。同样在一季度出现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下滑现象的保利地产,一季度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现金支出项上也增长了25亿元左右,公司一季度的新开工面积更是增长了32.12%,新增土地储备的建筑面积比当期签约的销售面积多出150多万平方米。招商地产一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甚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
在现金流量表的上述会计科目中,支出最多的莫过于去年扩张最激进的泰禾集团,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支出增长了342.82%。在龙头企业中,唯有万科的支出是减少的,去年同期上述会计科目的资金流出量达到320.88亿元,而今年这一数字只有2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