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华书店与保利影业签约 5年内建28家书店影院

   2014-06-04 人民网4690

  每次去电影院,买完票,总要等一阵子才能开演。不少书虫感慨,要是附近有家书店去待会儿就好了。这个心愿在不远的将来、在山西将不再是难事儿。

  日前,山西新华书店集团与保利影业签订院线合作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山西的新华书店内建立28家电影院。6月初,第一家书店加影院——汾阳新华书店将开始营业。与北京的单向街空间、中信书店、字里行间等知名实体书店一样,新华书店也走上了跨界、转型的路子。加上早前,三联韬奋书店、博书屋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呼唤白天忙于生计的人来“读一夜”;而上海中图现代书店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猫的天空之城”等书店也重返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对于视实体书店为城市风景的爱书人来说,这个季节似乎满是书香。

  一度,实体书店被视为模拟信号时代的产物,与胶卷和黑胶唱片一样,在数字信息时代将被送进历史的火葬场。

  为扶持实体书店,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3年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首次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个城市的56家实体书店给予奖励资金9000万元;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享受为期5年的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地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等5个省市已落实扶持资金5640万元。此外,扶持实体书店已经继续列入2014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并且覆盖范围由2013年首批12个试点城市扩展到12个省区。

  而这个季节的“逆袭”,更离不开实体书店们“花样百出”的自救。其中,新华书店的步伐别有意味。

  不同于一般自负盈亏的民营书店,新华书店有不愁房租、发行便捷等基因优势,其实并无生存困境。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影院跨界发展,就有了居安思危的意味,值得人们为此叫一声好。

  笔者日前造访同为老字号国营书店的某图书大厦时发现,买书基本无折扣、服务基本无特色、环境基本不方便阅读,真是纯纯粹粹一“卖书”的地方。于是该图书大厦购书者寥寥,且多为购买教辅、持提书卡的“特殊人群”也就不值得同情了。相比于这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新华书店的跨界发展,就好比一个养尊处优者已经从舒适的老板椅上坐起身来,准备取悦读者了,值得点赞。

  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但又绝不仅仅如此,特色化、分众化正成为国内外实体书店的经营共识,尊重、甚至制造消费者的购书体验越来越被认可。位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堂书店,原本是一座建于13世纪的多米尼加教堂,在这样的图书圣殿里徜徉,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在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设有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选书师”,他们会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提供阅读建议、制定阅读计划;而坐落于巴黎拉丁广场的莎士比亚书店里自1919年开业至今,始终专售英国文学,并迅速成为英语移居人士的重要活动场所。专售天文类图书、美食类图书的专售书店也正在世界各地兴起。 总而言之,书店经营者们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特点,消费者何必要风吹日晒,自己当搬运工,网购岂不是更省时省力省钱?

  老字号居安思危,民营书店救亡图存,也正唤起普通读者再造这道城市风景的热情。可见,在物质文明不断膨胀之后,人们正在有意识地“归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前在电影院里开设图书角的跨界发展也不鲜见,但大多数要么昙花一现,要么气息微弱,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要知道,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有边界的,业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可行性。把买书和看电影这两种文化消费结合起来,看似水到渠成,但合并同类项如何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成功之路并非坦途。如何细分消费者?上线影片是否要特色分众化?图书主打文艺类?服务类?励志类?这些都需要深思熟虑。物质匮乏的时代已经绝尘远去,消费者的口味日益刁钻,好的内容、巧妙的运营模式,可供复制的品牌效应,只有备齐至少这三样料,书店+影院的大餐才能愉悦消费者的舌尖。而这需要时间给予我们答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6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