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

   2014-06-11 搜狐焦点网5750

  自2001年万达和沃尔玛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后,万达就确立了“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基本模式。用了七年时间万达商业地产学会做订单,现在万达项目开工之前,主力店招商就已基本解决,整个项目70%至80%的租赁面积已经有主。无数专家解构研析万达的“订单地产”模式,众多商业地产跟进者们一直在模仿,但万达从未被超越。

  万达难以复制的“订单模式”

  【联合发展】

  万达集团和众多国际国内一流的主力店商家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共同选址、约定信息共享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到现在,万达已和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等、国美电器、华润万家等多家跨国及国内顶尖商业连锁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

  和万达联合发展的主力店有两种,一种是必须跟万达走的,另一种是可以选择跟万达走的。两种联合发展方式都签有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紧密型合作伙伴:

  与万达签约的主力店商家中包括多家紧密型合作伙伴,双方约定无论万达到什么地方开发万达广场,这些合作伙伴都要跟随开店

  战略合作伙伴:

  对于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有选择权,万达发出项目信息后,战略合作从伙伴要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进入,之后万达才开始按商家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即“下订单”;

  战略合作中小店连锁企业:

  对于战略合作中小店连锁企业,如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等,也是每店必跟,万达发展项目时,宁可前期多费点劲,也要保护合作伙伴的利益。

  【技术对接】

  在万达广场前期设计阶段,万达集团和各主力店商家就有专人负责进行技术层面的对接,像餐饮的隔油池、游泳馆的降板、超市的荷载等内容在方案设计阶段就给予确认,保证主力店商家的需求在正式开工前就能得到确认和满足,以避免进场后的整改浪费。

  在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使万达广场的租赁面积 能够完全被租金覆盖,没有无效面积。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包括税费、管理费等的建安费用,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

  【平均租金】

  万达和各主力店商家约定,全国城市分为两个层次,北京和上海一档,其余城市一档,分别给出一个平均租金,不再就单个项目租金水平进行漫长谈判,保证发展速度和租金收益。

  平均租金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保证万达的发展速度。一个城市综合体,至少要有十余家主力店、十余家次主力店。如果不约定租金标准,一个项目就算20个合同,万达每年发展10个项目,就要签200个合同,那商务部至少要有100人,配30个律师,才能把这些合同搞定。

  平均租金的第二个好处是账算得清楚,一个项目能拿到多少租金、利润,万达在拿地之前就清清楚楚,达不到回报底线的项目就放弃,位置再好也不做,确保投资低风险甚至零风险。

  【先租后建】

  由于万达广场在开工前,大部分面积都已确定租户,每个万达广场只要开业,马上就能收到租金,而且绝大部分商业面积都是能产生租金的有效租赁面积。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商业项目开发,一定要把住宅开发的惯性思想颠倒一下,应该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总体而言,就是在商业项目规划之初就与合作伙伴及入场商家签约,按照对方的经营需要进行项目规划,避免盲目招商后的重新分割。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不能建好房子再招商,而是要把大的租户的需求按清楚,按照租户的个性要求量身定做,我要把房子租给商户就必须先替商户考虑能不能挣到钱。如果挣不到钱,我就收不到租金。”

  【满场开业】

  万达订单地产有一个优势叫做 “满场开业”,不管上海、宁波还是哈尔滨,每个广场都可以做到所有大小商家同一时间开业,这一点非万达这种高手不能做到。一般大的商业中心往往是百货店开业了,过两天电影院再开业,是逐家逐户开。想大家一起同时开业,非常不容易,只有像万达这样越来越强势的企业,才能使得众多商家听从安排。

  正因为有了这样全环节的无缝对接,万达广场才可以为市民提供居住、消费、娱乐的场所,为商家提供经营、赚钱的机会,真正实现与政府共同推动城市升级、社会进步、共创财富的目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7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