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捆住了4S店二手车的“手脚”?

   2006-10-30 7000
  日前,国内某汽车生产厂家投资方到武汉来考察4s店的二手车业务,记者有幸全程陪同。此前,宝钢资产管理部门也专程到武汉,对4s店的二手车业务现状作了一番考察,并与记者作了一番交谈。我们都认为,目前4s店的二手车业务开展得都不如人意。
  汽车生产厂家和大集团纷纷深入基础考察4s店的二手车业务,一方面说明他们都对二手车的前景看好,欲涉水其中,另一方面又如他们所言:二手车市场的水太深了,他们不敢轻易下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此前有些4s店投资一两百万元成立了二手车部,但据记者所知,现在有一部分已相继停止了此业务;有些4s店的二手车部牌子虽然还在,但配备的人员则作了缩水,由过去的五六个专职人员减为一两个。对此现象,来考察的生产厂家和大集团老总们都一再深究:到底是什么制约了4s店的二手车业务发展。

  4s店开展二手车业务,应该说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从大的环境来说,去年颁布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对二手车的经营主体作了放开的表述,允许包括4s店在内的主体开展二手车业务;今年以来,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又突飞猛进,在2005年同比增长9.8%的基础上,今年前五个月的交易增长率达到了23%以上,其中二手轿车更是高达46%以上;从4s店自身来说,更是具有多重优势:一是有宽大的展厅作为支持平台,可以让更多欲用旧车置换新车的客户透过它实现置换;二是具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三是有丰厚的可周转资金,可以给二手车业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是具有知名的品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五是握有丰富的已售客户和潜在客户资源;六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意欲置换车辆的客户信息;七是有较为先进的维修设备和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八是老总具有开展新旧车置换的愿望。

  按说,4s店在大好形势下借助自身多种优势开展的二手车业务,应该能乘势而上,甚至跑在传统二手车有形市场的前面才对,可它偏偏相反。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记者多年的采访情况看,恐怕主要是以下问题制约了4s店开展二手车业务:

  其一,整车厂与4s店的关系让4s店难施拳脚。其二,厂家的二手车政策脱离实际。其三,4s店没有完备的信任机制行不通,在实际的操作中,二手车工作人员吃黑屡见不鲜: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辆二手车,价格完全靠工作人员评估得出,几乎没有完整的一套评估系统,价格无法确定,信息不对等,往往造成了价格漏洞。其四、消费者的习惯势力难改。4s店做二手车业务,开始时都是采取的一对一品牌置换,即一辆旧车只能置换相同品牌的新车,后来改为一对多品牌置换,即一辆旧车可以换几个品牌的新车,但这个多,仍然局限在4s店自身经营的其它品牌中。这就必然给消费者选车带来了局限。此外,二手车消费者大多是中低收入者,他们没有想到买车前,对汽车的有关宣传是不在意的,等到想买车时又临时抱佛脚地找点汽车资料看看,看得一头雾水时,就凭想当然办事,认为4s店是做品牌的,服务正规收费高,而他们则要的是价廉和货比三家。于是,他们就很少光顾只有一个或几个品牌的4s店的二手车展厅,大多到传统的大卖场式的有形市场中去淘车。久而久之,4s店的二手车展厅必然路断人稀。

  上述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4s店不管是在有形市场设点,还是在自个家里设部建展厅,都难有作为。

  怎么办?记者的建议是:

  第一,新车生产厂家要正视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历史和现实,对4s店开展二手车业务的要求不要像新车那样正规,树立乱中取胜策略,允许4s店在一定时期内自主地开展这项业务,厂家拿出一笔钱作补助,作为维系这个业务的延伸。

  第二,4s店如果想这个业务也继续下去,也要树立乱中取胜理念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要怕业务人员肥了。可以建立这个平台用于新旧车置换,但取消业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收入多少全归他们自己所得,使业务人员变成二手车经纪人。或者只设庙,从有形市场中聘和尚经纪人。这样,从业者得到的是旧车收入,4s店得到的是通过旧车置换的新车销售。

  第三,与有形的二手车市场联手。或者开展公开的二手车竞卖活动,让旧车的收售价格都公开透明,或者是4s店只做收车的业务,售车的业务拿到有形市场去。实际上,许多4s店置换的旧车,往往自个还没有出手,甚至还没整修,就被车贩子们争抢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就直接、公开、有制度地与市场联手。

  第四,进驻有形市场销售。即在二手车市场开设门面,把新旧车都放在市场里展示,直接在众多消费者面前开展新旧车置换业务。但是,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一切车辆,只适用于新车价格较低者。如吉利在一些有形市场设的点中,有时旧车还没有新车销量多,原因就是它的价位低,许多二手车消费者一看,觉得新车才这点钱,买旧车还不如买辆新车。
  (来源:当代汽车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0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