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商业:商业网点遍地开花 战国纷争到何时?

   2006-10-31 4740
       老三家销声匿迹,新三家风声鹤唳,又三家踌躇满志,海口的商业经历了一次次的潮落潮起,眼下又是群雄四起——至少已有12家上万平方米的商场展开激烈的角逐,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建和即将开业的项目。 

       截止2005年海口市的户籍人口是147.3万,常住人口合计也只有173.7万。海口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海口市人均商业建筑面积1.2平方米,领先于北京和上海人均1平方米的指标。 

      商业网点遍地开花人均面积1.2平米超京越沪

      用遍地开花来形容海口商业现状并不为过,从琼州大道、海府路、海秀路直到海盛路;从滨海大道、龙昆北、龙昆南再到凤翔路。目光所及店面林立,所有临街楼房的底层几乎都成了海口人的商铺。

      食杂、建材、特产、五金、超市、文具、服装、粮油、保健品,挟着喧闹的广告声从省政府大门口一直杀到市政府。
 
      “这一方面说明了海口商业比较发达,同时说明,海口商业网点开发有点过量。”海口市商业网点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文海10月27日对记者说。

      来自海口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05年,海口市现有商贸业建筑面积达210万平方米,合1.2米/人。超过北京和上海,后者作为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商业城市,人均商业建筑面积是1平方米。

      80年代末期,海口以友谊商场、施达商场、国商免税商场为代表的“老三家”占尽先机,笑傲天涯;90年代开始,“新三家”一百、乐普生、生生百货粉墨登场,迅速颠覆了“老三家”的地位;过了2000年,“新新三家”东方广场、明珠广场、金世纪商城崛起;加上随之出现的大型超市包括万福隆、大同货仓、南国超市等,给海口商业注入了新活力。

      海口市商务局的统计,截止2004年末,海口市大中型商场一共有24家,其中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有12个。最大的明珠广场十万平方米,一百以31752平方米屈居第二。

      2005年12月21日晚10时30分,海口“新三家”之一的乐普生百货宣布退出零售业。在鏖战海口商业11年零3天后,“静静地走完了其零售生涯的最后一天”,从海口竞争激烈的百货零售市场中悄然隐退。

      此前,1999年乐普生货款拖欠高达6000多万元。而当年的“老三家”早已销声匿迹。 

      僧多粥少竞争残酷一个“夺”字几多辛酸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况且,海口的市场本来就不大,10多家超万平米的大卖场拼刺刀,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海口宜欣购物公园总经理梁剑飞用了一个“夺”字来形容海口商业现状。“海口商业和内地比较处于落后的状态,”梁剑飞说,“一方面,业态和经营模式陈旧,至今没有脱离商业地产的老路,发展盲目,一轰而上;另一方面,由于本身不是生产基地,商品来源成本高,经营压力大,利润低。海口新上的商业项目。就是看怎么夺,从现有对手那里夺市场。”

      宜欣购物公园面积8万平方米,于今年10月1日开业。

      与此同时,海口近两年涌现的大型商业还有:海口核心滨水区唯一的商业配套项目复兴城商业步行街,面积6万平方米;南海大道亚洲豪苑商业项目面积5万平方米;滨海大道的海南第一MALL中央商城,一期商业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其他在建项目和即将开业的项目有,友谊商场、万国商城、温州商城、南亚广场等,其中南海大道和海垦路交界处的三叶数码城,面积达50万平方米。

      据海口市商务局统计,2005年,海口商品贸易批发网点5000个,从业人员72000人;零售贸易业网点21000个,从业人员71000人。拥有大中型商场24家,连锁企业门店173家。

      《2006海口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海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38.445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112.5673亿元。

      《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2005-2020)》对海口商业的基本评价是:海口市的消费规模有限,消费层次较低,内需的能力不足,以需求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较为困难。

      从海秀东到解放西车多人挤店密交通难

      海口市商务局有关人士认为,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海口商业发展和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相对落后。规划布局严重失衡。看看海秀路和解放西路这两个老商业街就知道了,那就是,商业密集,行人拥挤,塞车严重,停车困难,空气质量差。

      由于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一直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畴之中,导致城市规划部门无法可依,在迫于市场压力的情况下只能以临时建筑的形式批建,导致商业网点布局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观念,显得不尽合理。

     海口复兴城副总经理李芝认为,海口一方面存在商业地产项目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城市西部和一些新区及城乡结合部缺乏商业服务设施,导致市民向主要购物区集中,过于集中的购物行为使购物不方便又影响交通;交通不方便反过来增加了居民的购物成本,时间和精力消耗,导致居民减少甚至放弃到市中心区购物。
 
      近年,海口甚至出现了借出差、旅游到岛外购物的“消费外流”现象;反过来影响了商家利润,造成新产品上市偏慢,价格偏贵的现象。 

      同样是规划问题,黄金地段商业网点过于集中,竞争激烈,不利于协调发展,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海口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指出,目前海口市中心城区的商业已呈阶段性、结构性饱和甚至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摊薄了商业企业的社会平均获利能力,使商业经营困难加大。

      解放西路一位业者就向记者抱怨:“生意难做”,二十几米的营业面积租金5000元/月,一条路上同行有10多家,竞争白热化,加上人员工资,他感觉压力很大。
 
      政府管理是否缺位?规划部门:市场调节,优胜劣汰

      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口商业现在新增的过多过快,政府应该有意识的加以控制。

      明珠广场总办副主任杨惠玲说,商业项目从开业到赢利,一般需要三年时间,现在海口又出现一批新的商业项目,意味着市场重新瓜分,有的就要吃不饱,不出两年也许会死掉一批,与其看着他们没有生存的希望,还不如在立项之初,政府合理的加以引导。

      对此,海口市规划局副局长张仕武认为,引入新的商家,在购物环境、管理经验和服务品质上有提高,那么对海口市民来说是受益的。政府更多的是鼓励市场调节,优胜劣汰。
 
      张仕武说,虽然目前海口商业量大了,但是分布不均,新的地区有需求就应该建设。不能单纯从人均来考虑。比如海口的商业项目不能只按照海口的人口来衡量,全省只有海口一个中心城市,从商业分布上,三亚有一点,其他市县没有,所以必须要考虑海口辐射全省的功能。

      另外,没有竞争就没有优质的服务、实惠的价格和良好的环境。对市民来说是好事。现在海口商业同质化严重,说到底是缺少竞争。对政府来说,总量没有减少,还在不断发展。

      2006年4月,海口正式出台了《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2005-2020)》,对海口未来商业发展格局作了战略规划。张仕武说,目前海口正在按照这个规划重新规划商业,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海口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滞后,政府也没有及时有效的利用商业地产来经营城市,调控市场,许多地产商和投资者,甚至有剩余资金者均看好海口商业这块蛋糕,想以“短、平、快”的方式获得回报,在这一背景下,小规模的底层商铺和闲置地中的临街铺面大量出现。甚至呈泛滥之势。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导致海口商业普遍偏小,业态大量雷同的原因之一。 

      海口商业未来方向“一心两带三级”商业网点呼之欲出

      海口市《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2005-2020)》海口市规划局和商务局共同编纂,提出大商业,大物流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具有海口特色的“一心、两带、三级”近期商业网点建设的构想,对海口市商业网点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性。

      所谓“一心”,就是海口要建立区域性商贸中心,发展物流业,打造与岛外国内市场和东盟市场的对接的平台。发展旅游业,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生态后花园”。调整商贸业结构,把海口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

       “两带”,即一方面,打造滨海沿江旅游观光购物经济带;另一方面,建设沟通岛内外交通的物流配送带。

      “三级”,对应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构,海口市将建立“城市———城区———片区”三级商业网点结构:

     1、市级中心商业区即海口旧城的中心商业区和其西侧的滨海金贸区。 

&nb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7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