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产格局:被外来品牌占据 本土老牌企业凋零

   2014-07-15 中国房地产报3540

  在成都这个的地产江湖上有三支力量在角逐,外来的一线品牌房企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成都的老牌本土房企在长期的竞争中已经所剩无几,只剩下蓝光在维持着本土房企的尊严,第三支力量来自四川省内二级城市的中小房企,这支生力军在一线品牌房企曾经遗忘的角落三四线城市长得羽翼丰满,在三四线城市市场危局之时,它们转而进入“1.5线城市”成都避险,不惜血本攻城略地。

  记者独家获悉,此前广受关注的“四川泰合收购万达索菲特酒店”事件,双方将在7月份进入交割阶段。这是近年来首个本地开发商收购品牌房企旗下物业的案例,每一步进程都备受市场关注。

  同时,在6月遇冷的土地市场,四川南充蓝润集团连拍三宗共价值7亿多元的主城区地块。

  成都本土房企的光环被来自四川省内二级城市的开发商所掩盖,已成为成都房地产业界的热门话题。在这样热烈讨论的背景声下,成都本土房企群体境况则显得分外落寞。

  从2005年开始,四川省内二级城市开发商开始陆续登陆成都,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四川省内二级城市开发商在成都布局。到现在,经过几轮洗牌,其中30%的开发商逐步淡出成都,另有近三成“活了下来”并搅动着成都楼市的格局,其代表有蓝润、领地、雄飞、明宇、泰合、邦泰等。

  相形之下,成都本土房企却显得“人丁凋零”,除蓝光一直保持激进扩张之外,其余本土房企已所剩无几,多数已经在成都市场上销声匿迹。2013年,曾经的成都本土地产大鳄齐力房产退出房地产开发,更让这种凋敝的状况显得无比醒目。

  “今天的状况,是成都乃至四川的房地产行业在20年开发历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有个体的、群体的、乃至大环境的因素。”四川省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王晓白对记者表示。

  “小富即安”、“盆地意识”等词汇被数次用来总结成都老牌房企集体衰退的原因。在最好的时候错过了没有向规模化迈进,这成为成都老牌房企最大的遗憾。

  成都本土老牌企业凋零

  在拿到的一份2013年四川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的名单上,除了蓝光地产——唯一代表四川本土房企出现在名列以内,剩下位置悉数被全国性品牌房企占据。如果这份由媒体公布的名单并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性的话,至少它表明了在主流市场上的不同房企的活跃程度。

  而在另一份2009年榜单上,当年活跃在市场上的本地品牌——圣沅房产、棠湖泊林城、武海置业等企业近两年在土地市场中早已难觅踪迹。不仅中型企业销声匿迹,曾经的本土“元老级”巨头也悄然谢幕。

  2013年成都本土房地产企业代表齐力房产宣布退出房地产市场开发。其曾经所开发的“齐力花园”项目曾被视为当时城市花园洋房产品的代表作。“齐力刘晓齐和金房王晓白、合力达罗羽林一样,都是成都楼市的元老级人物,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搞开发了。”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齐力房产与其掌门人刘晓齐都拥有极高的市场声望。”同时他向记者透露“齐力在剥离地产板块业务时,在成都几乎没有任何土地储备。”曾经项目遍布全城,发展后期却拿不到一块熟地,这代表大多数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成都老牌房企的境况。

  没有土地储备、拿地难是成都本土房企所面临最现实的瓶颈,也是遏制成都本土中小企业发展的命门。“成都的土地市场开放太早,作为西南重要宜居城市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批开发‘大鳄’。”成都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在接受采访时感叹,“他们带着雄厚的资金、成熟的开发模式、扫荡式地在成都开发。”

  2003年,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实行招拍挂土地制度的城市,在这一时间点前后,万科、保利、绿地、中海、华润、恒大、花样年等大型房企悉数进入成都。“这一类房企的到来逐渐打乱了当时成都本土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节奏,它们如果认准这个市场,就成规模的拿地。”一位从业多年目前已退出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规模化开发对于当时基本上做一个项目拿一块地的成都开发商而言,带来很大的压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5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