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购物中心披“文化新衣” 品牌集合店生命力几何?

   2014-07-16 赢商网6070

  (商产网记者7月16日报道)瑞士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毫无疑问,文化开启了人们对美的感知。随着广州商业地产发展的推进,太古汇、正佳广场、万菱汇、保利中环广场等购物中心纷纷披上“文化新衣”,以特色的品牌集合店开始文化之旅。

  2011年,方所的亮相使得跨界、集合店、文化营销等概念,在广州掀起一股热潮;继而正佳广场标新立异,通过自创零售品牌HI百货,开始首次“买手制百货”模式尝试;最近,港资的万菱汇引进北欧快时尚品牌OCE,忙碌玩跨界,以多种形式的集合店创潮流;加之保利中环广场蠢蠢欲动,计划开设自创品牌集合店……似乎购物中心都在走文化品牌店的道路,然而,这些门店究竟拥有怎样的生命力?

广州太古汇方所

  “方所效应”:融合共生成一种文化标签

  如果谈起广州特色的购物中心,必然会提及太古汇,而说起太古汇,方所则不可不提。

  2011年12月,在太古汇的LV、爱马仕、香奈儿、Prada、迪奥等奢侈大牌包围之中,这家“名不经传”的方所正式开业。

  2000平方米的方所,集合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

  方所的书店,以美学为核心,有世界各地超过50000种、逾90000册的出版物,除了人文文学、艺术设计,还有不少台版书、港版书、英文书及独立杂志,不少是已绝版的经典。

  而“美学生活”的部分,方所引进60多个来自全球的美学生活商品,其中有超过40家品牌第一次引进广州,超过20家品牌首次引进中国,开创国内行业先河。

  值得注意的,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随习近平出访时,穿着的服装源于大陆原创文化品牌“例外”,该品牌的创始人就是来自方所投资者毛继鸿,“例外”的服饰与手袋都在方所陈列销售。

  方所开业后,倡导的“慢生活”理念得到好评如潮,所释放出的静谧与安然,已经融合共生成一种文化标签,让广州消费者感到惊艳。

  方所的影响力逐日扩大,已经形成了一种购物中心的文化效应。而这种消费意识的苏醒,正佳广场将其捕获并采取了实际行动。

广州正佳广场HI百货

  2012年10月,一家被亲切称为“HI百货”的门店,在正佳广场四楼露面。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分为艺术家居、饰品、书店、陶瓷以及专业红酒用具、咖啡等主题体验区,甚至还有雕塑、油画等单品供出售或展示。

  这家店是正佳广场自创的品牌集合的百货店,里面囊括了150多位设计师的品牌,过半的品牌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家。

  记者了解到,HI百货的产品十分小众,装修风格充满小资格调,结合现在十分流行的“买手制”,以商业与艺术交融的形态,组合成新时代的百货商店。

  与方所与HI百货的路线稍有不同,最近,充满香港韵味的万菱汇,也开始尝试走文化类型集合店的路线。6月27日,北欧快时尚品牌OCE入驻万菱汇,开出了一家北欧生活概念馆。

广州万菱汇OCE

  记者得知,OCE概念馆面积近4000平方米,分为一层、M层和二层,一层为精选货品区,夹层是女装、童装和儿童游乐区,二层则分布着男装、家品区、运动区、书吧、咖啡区和艺廊,丰富的跨界组合展示着这家快时尚品牌的多样性服务。

  在OCE概念馆,消费者不仅可以挑选服装、家居用品,还可以坐下来看看书、喝喝咖啡,甚至还可以欣赏艺术品。

  此外,保利在广州首个商业项目保利中环广场,在三周年纪念之际,总经理叶柯透露将将投资打造类似于方所、HI百货的自有零售品牌,位于南塔的负一层和小部分一层,将在今年底亮相。

  品牌集合店装备升级打“文化牌”

  在电商冲击、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中,购物中心如何寻找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而打造具有文化品位的品牌集合店,似乎成为购物中心最新的武器。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相对于之前大型百货店的入驻,品牌集合店既可丰富品牌,又可以减少购物中心品牌重复率,更能突出主题化的商业定位。

  曾有公司统计,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而采用集合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这些优势利导,让品牌集合店迅速上位,但品牌集合店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品牌集合店在国内大多处于萌芽状态,与国外成熟的品牌集合店相比而言,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买手制问题。”上海米岚城市奥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罗欣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品牌集合店的发展壮大与买手群体的行程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买手群体,就没有品牌集合店。因此,如何培养买手群体就成了当下国内品牌集合店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国内尚没有买手的成长环境,多数本土企业不愿意斥巨资培养买手,所以专业的买手难以短时间内形成,制约着品牌集合店的发展。

  此外,集合店并非简单地将不同品牌放在店铺中售卖即大功告成。从品牌到品类,如何组合集合店的品牌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把一个品牌的精华都拿到一个店里并不一定是好事。好花还需要绿叶衬。”

  然而,品牌集合店的优势似乎不足以吸引消费者,打“文化牌”成为其装备的升级。

  在HI百货开业时,就有资深业内人士点评道,“在商品过剩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美学品味与艺术价值越来越引人注意。Hi百货的诞生合乎时宜,它模糊了艺术与商业、生活的界限,这是一种生活的远见,也是商业上的远见。”

  毋庸置疑,特色的品牌集合店有助于购物中心的差异化经营,所呈现的文化体验感更是迎合了新时期顾客的消费追求。

  方所书店的玻璃门上,是诗人也斯的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

  方所策划总顾问廖美立说,“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将一家品牌集合店上升至文化甚至未来生活形态的层面,这是品牌集合店更深层次的要求。

  日本的森谷正规曾经说过,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同样,购物中心的集合店要打造文化气息,则需要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禀赋与精神,文化才赋有生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方所的品牌理念已经普遍被消费者所接受,而这也一个商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未来,这种文化主义的品牌集合店将会是大势所趋。”分析人士指出。

  有人预测未来,购物中心可能会逐渐演变成“集合店+专卖店+配套”三足鼎立的格局。集合店在其中的占比应该是40%,而品牌集合店将商业与文化结合,将在购物中心的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0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