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1号店与全家便利店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提供上海市300个全家便利店的订单包裹自提服务。之前,京东也宣布与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展开O2O合作。还有天猫、亚马逊、飞牛网等,也纷纷“染指”便利店。一时间,便利店似乎成为电商眼里的“香饽饽”。无独有偶,传统商场也觉得便利店“钱景无限”。深圳的天虹商场宣布开始筹建便利店,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商超巨头也开始布局便利店业态。
以前都说店商越大越好,因为大能容纳更多的功能,强化体验;可最小面积不过50平方米的小小便利店,为什么成为线上线下共同垂涎的对象?
实体店中一枝独秀
当传统零售业遭受互联网经济冲击,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型超市以及各专业卖场等几乎全面受困之时,便利店却仍然迈着逆势扩张的步伐,在传统零售业市场一枝独秀。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野村综研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 《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2-2013),在零售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便利店逆势上升:2012至2013年,中国便利店企业的销售额增速为17%,高于其他业态,单店日均销售额为5785元,毛利率为26.2%,也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炉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也显示,2013年,便利店开店速度整体较快,26个城市,店铺平均增速为19.5%,普遍高于百货、大型超市的开店速度。
如此逆势扩张,便利店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便利”。
便利店作为对大型超市、卖场的一种补充,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与超市卖场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至10分钟便可到达。便利店的营业面积不大,普遍在5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商品种类也不算多,以食品、饮料和部分基础日用品为主。不过,简单明了的商品陈列能让大多数顾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有统计显示,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3分钟时间。此外,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每天15小时至24小时,全年无休,方便顾客随时随地消费。
不仅如此,便利店的承租能力相对较强。同样的商品,人们可以出于对便利性的考量而接受它们在便利店中以相对高于超市的价格出售。所以,便利店的利润空间更大。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发展空间也比其他零售业态大。眼下,大型商场和超市的空间已经饱和甚至出现过剩,而便利店选址仍有不少机会。放眼全球,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人均拥有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2012年,每 2800个日本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台湾地区每2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市场人均便利店数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上海、东莞两个城市便利店发展水平最高,平均为每30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其余大部分城市仍处在 5000人以上才有一家便利店的水平,部分城市甚至每2万至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业内人士由此认为:便利店在中国尚在“导入期”。